第一百三十九章 茶會帖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怡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她與長房一路北上,路上耳聞目睹,自然知道文慧如此興奮,是為了什麼緣故。她瞥向文嫻姐妹與蔣瑤,以及周圍隨行的丫頭們,便看到人人都帶著訝異之色,唯有踏雪臉上微微露出幾分不自在,可見也是心裡有數了。
她淡淡地制止了文慧接下來的話:“六姐姐,這話不是我們該說的。”文慧不耐煩地扭頭看她,與她對視一眼,愣住了,隨即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支支唔唔地說:“路王府每年的宴會都非常盛大……來的貴人也多,我不過是……想見識一番罷了……”
文娟原本面露詫異,聞言便撲哧一聲:“六姐姐,虧你在家裡時,還見天兒向我炫耀,說你日日都在跟什麼金枝玉葉、宗室貴女說笑玩耍,現在可露餡兒了吧?”
文慧的臉一下漲紅了,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便要反刺回去,卻聽得蔣瑤忽而開口道:“十妹妹,話不能這麼說,路王府的宴席,便是宮裡的貴人們,也能津津樂道上一年呢”她把緣由細細說來,“路王爺原是先帝的長兄,因為沉迷於詩詞歌賦,一直被譽為才子皇子,在先帝時主持過幾年禮部,也管過幾年宗室,但當今聖上登基後,他便一直閒賦在家,也不去就藩,甚至將藩地的事務全都交給了官府的人,自己只顧著在京裡吟詩作賦,悠閒度日。因他是個愛好風雅之人,每年四季,都會在王府裡大開宴席,遍請京中宗室王公子弟,或是有才名的青年才俊。而路王妃,也會在同一天邀請官宦親貴人家的女兒去王府花園開茶會。據說,不論是前頭的宴席,還是花園裡的茶會,喝的茶,吃的點心菜餚,全都是世人沒見過的珍稀之物。若能得到王爺王妃的賞識,前去做客的青年才俊就有機會獲得王爺私藏的古人名家字畫、古籍珍本,姑娘們也能得到王妃的賞賜,而且……”她故意頓了頓,含笑瞥了眾人一眼,“而且王妃還會為她做媒,說一門好親呢”
在場的女孩兒都未出閣,聞言不由得紅了臉。文怡則笑道:“這路王爺與王妃多大年紀了?怎會有這樣的愛好?”這不是變相的相親麼?
蔣瑤紅著臉吃吃笑道:“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太后除了幾家常走動的親貴之家,便不怎麼見外人。京裡有些頭臉的人家,互相有了結親的意思,求不到太后賜婚,得個王妃做媒,也是極有臉面的事。路王府的宴席已經開了二三十年了,到了日子,連宮裡太后、皇后並諸位娘娘們都要遣人去打聽呢京裡的人家,但凡是有些門路的,無不想盡辦法討一張帖子,要知道,能得路王妃一句誇獎,任是誰家的女兒,身價都不同了呢”
文娟好奇地問:“你也去過?”若是身為知州之女的蔣瑤都能去,那自己是侍郎的侄女兒,是不是也有機會?
蔣瑤繼續紅著臉道:“去年曾敬陪末座,只是遠遠地見過王妃,並不曾得她青眼。慚愧……慚愧……”
文娟大為羨慕:“若我能去,就算離得遠些,也甘心了”
文嫻輕笑:“瞧你這模樣,若只是離得遠遠的瞧上一眼,那去沒去又有什麼差別呢?”不過是茶會罷了,妹妹說這樣的話,反倒顯得小家子氣。
“話不是這麼說的。”文娟道,“能到那種場合上見識一番,日後回了家,跟姐妹們說起,咱也能威風一把。”
文慧睨了她一眼:“瞧你這沒出息的模樣”
文娟有些氣惱:“你不也心心念念盼著要去麼?這會子裝什麼裝?”
文慧雙眼一瞪,文嫻便頭疼了,正要開口勸和,蔣瑤卻忽然插嘴道:“十妹妹,你可別小看了表姐,她從十二歲起,便年年都去的,是老資格了。路王妃不但誇過她美貌,還贊過她的才學和棋藝呢”說罷用羨慕的眼神望向文慧:“我去年是託了表姐與鄭姐姐的福,才能陪著到路王府逛了一圈,喝了杯茶,吃了塊點心,見識了幾位名門閨秀的優雅風度,這對我而言,已是天大的福氣了但表姐卻是茶會的常客,果然不是我這樣的平凡之人可比的……”
文慧聽了,心頭怒氣全消,瞥向文娟的目光,便彷彿在說:“我這樣驚才絕豔之人,不屑與你一介平凡女子計較。”嘴裡還故作謙虛地說:“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路王妃是個極和氣的人,最喜歡性情伶俐聰慧又不失禮數的女孩兒,自打小時候見過我一次,便一直極寵我,每年茶會,都要送帖子來。只是她老人家年紀大了,自去年冬天起便一直臥病在床,去年的賞梅會也沒開成,我還當今年不會有了呢,沒想到又要開了,路王妃可是大好了?”頓了頓,臉色有些異樣:“瑤表妹,先前怎麼沒聽你提起這事兒?這可是大事”
蔣瑤慌忙道:“對不住,表姐,我不是有意的。路王妃身子已經大好了,這事兒京裡無人不知,我聽你說你一回來就見過鄭姐姐了,還當她已經告訴你了呢”說罷稍稍帶了幾分委屈地說,“今年的賞梅會……我早就求過鄭姐姐,只是她不肯帶我去……後來還是林家的玫兒姐姐給我捎了帖子來,我才能去的……”
“林玫兒?”文慧挑挑眉,“原來是她,你幾時與她這麼熟了?”
蔣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幾個月前我在李小姐的生日宴上遇見她,幫了她一點小忙,以往那點小誤會就都過去了。她偶爾也會請我去說說話,有時候路王府的小郡君也會過來。”
文慧心裡有些不自在。她與林玫兒不過是泛泛之交,但因為鄭麗君不喜林玫兒那種安靜端莊的性子,她也就疏遠了對方,卻沒想到一向只是自己小跟班的蔣瑤居然會與林玫兒交好。後者與路王的孫女暖郡君是閨中密友,蔣瑤認得這麼一位朋友,不用靠自己和鄭麗君,就能得到路王妃的茶會請帖,這讓她心底發酸。離京大半年,這人事物怎的就變得這麼厲害了呢?連大哥對自己也冷淡多了,父親更是正眼都沒瞧過自己
文怡看著文慧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看向蔣瑤的目光似乎帶了幾分惱意,而後者卻被文娟纏著,問起那位林小姐與路王府小郡君的事,並未發覺。她想起方才,文慧文娟幾次有爭吵的傾向,都是因為蔣瑤忽然插話而平息下去的,若說都是巧合,她實在不肯相信。看來這位表小姐,也過得十分不容易。文怡只猶豫了一會兒,便決定開口幫忙:“咱們在這裡耽擱不少時候了,再不去向大伯母請安,只怕就要遲了。”
眾人這才驚覺,忙停下了閒聊,齊齊往正院走去。
給蔣氏請過安後,女孩兒們便被打發到暖閣裡喝茶說話。蔣氏忙著與餘姨娘交接管家事務,一時顧不上這些小輩。文慧一坐下來,便悶著不開口。蔣瑤覺得有幾分不對,嘴裡與文嫻文娟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眼睛卻悄悄往文慧那邊瞄。
過了好一會兒,文慧聽著蔣瑤說起幾位新進京的高官權貴夫人及小姐的性情與喜好,稍稍有了幾分興趣,臉色才緩了過來,等她說完了,便開口問:“這麼說,你見過滬國公府與東陽侯府的幾位小姐了?如今外頭都在傳說,她們是衝著太子妃之位來的,可是真的?”
蔣瑤笑道:“這種事我如何知道?但我聽阮家兩位小姐的意思,還有玫兒姐姐的口風,多半隻是謠傳罷了。倒是東陽侯家的小姐,太后很是看好呢,說她端莊嫻靜,又知書達禮,氣度雍容,有一國之母的風範……”
文慧響亮地冷笑一聲:“誰家女兒不是端莊嫻靜、知書達禮?她家倒也好意思放出這樣的風聲來誰不知道三皇子已經定了麗君為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