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貴戚臨門(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幾天,文怡一直窩在家裡安排紫櫻出嫁的事宜,又親自替後者收拾嫁妝,想到她陪伴自己幾年,事事周到關心,如同長姐般,便又覺得不捨。
紫櫻紅著臉道:“小姐別難過,日後若是想奴婢了,叫人捎個話,奴婢立時就回府來請安,仍舊能見面的。”
文怡笑著點了點頭,又道:“聶家那頭已經送了你的身契過來,你以後再不是奴婢了,應該改口才是。不然到了婆家,豈不是叫他們小看了你?”
紫櫻搖搖頭:“奴婢知道自己的身份,可不敢拿大。”又抿著唇笑道,“他們不會的,奴婢是從顧家出嫁的,他們在顧莊上討生活,哪裡就敢小瞧了奴婢?況且奴婢父母都在聶家管事,等咱們少爺高中,他們還會覺得臉上有光呢!”
聽她這麼一說,文怡倒擔心起來了。不知道聶家大表哥的考試怎麼樣了?
沒幾天,平陽城裡傳來了喜訊,聶珩連奪府試、院試案首,稱得上是平陽府轄下近十年難得一見的大才,只可惜早年縣試時因為身體不佳,未能奪魁,沒湊齊“小三元”,但單憑這連奪兩元,已經讓聶秦兩家喜出望外了。
文怡立時便稟明祖母,備下一份厚禮,命人送進城去道賀。聶珩返回平陰縣城前,親自轉道顧莊鄭重拜謝,正好趕上紫櫻出嫁,還到新郎家裡坐了一坐,給足了那家人臉面。他臨走前,悄悄給文怡捎了一張字條,上頭只寫著兩個大字:“事成”。文怡心裡雖有疑惑,卻也明白這是他們先前商量的事情成了的意思,卻不大明白他到底做成了什麼事。只是轉念一想,以聶珩素來的才智,他既然說成了,那就定然是安排妥當了,她又何必再憂心呢?便放下心頭大石,將事情丟開不提,只是去信囑咐駐守西山村的張叔,照舊行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已是四月底,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文怡一邊吩咐家中上下為祖母的院子添上冰盆、竹簾、葦蓆、涼榻等物,一邊去信西山村,讓藥香谷的人送一批消暑的補藥過來,預備祖母要用。
三姑太太柳顧氏帶著兒子遲遲未走,文怡已經開始起疑,覺得她這回“小住”也未免住得太長時間了吧?都有半個月了,她不用照管柳家家務麼?只是身為晚輩,文怡不好說什麼,因為祖母的話,她已經接連推了三回長房或柳家的邀約了,心裡有些不安,又有幾分想念,當中夾著一絲羞意,卻又開始擔心,柳東行會不會誤會自己?
就在文怡心情糾結的時候,一行神秘的人馬來到了顧莊。
他們足有五六十人,都騎著駿馬,黑鴉鴉、灰撲撲地一片,十分低調,但又十分引人注目。因為他們儘管穿的不是綾羅綢緞,卻有著一半人是官兵打扮,而且為首的一名少年,更是氣宇軒昂,氣度不凡,身下一匹白馬,一瞧就是萬里挑一的良駒,通體雪白,只有眉心處有一抹紅,紅得象血一一般。
這行人是長房宣樂堂的客人,三姑太太的寶貝兒子柳東寧親自出門來迎,親親熱熱地將那少年請進門去,然後隨那少年前來的官兵便分別守住了宣樂堂的前後門,連拐角的牆角下,都分別站了兩個人,四隻眼睛盯著來往行人看,右手握著刀把,彷彿隨時都會拔刀砍過去似的,叫人一見膽寒。不到一個時辰,便再也沒有閒人從宣樂堂前經過了。
文怡聽著紫蘇從外頭聽來的話,皺眉問:“可知道他們是什麼來頭?”紫蘇搖搖頭:“沒人敢湊過去打聽,門房的錢嬸去找以前在長房當差時認得的熟人問過,都說不認得。宅子裡的人又不出來,想問也沒處問去。”頓了頓,又抿嘴偷笑道:“聽錢嬸說,四房五太太跟前的一個婆子曾想進宅子裡打聽的,才到門上就被人趕回來了,五太太要去尋二太太說理,也是才到門上就被攔回來了,可丟臉了呢!”
文怡卻不覺得好笑,反而鄭重叮囑丫頭們:“憑長房的權勢,尚且不敢說什麼,可見來的定不是尋常人。你們別因為一時好奇,就不知深淺地胡亂打聽,切防引火上身!只當什麼事都不知道,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也別出門去!”紫蘇十分詫異,但見冬葵等人都正色應了,便知道小姐是認真的,忙連點頭,乖乖答應再不出門打聽這件事了。
文怡想來想去,都想不出這來的是什麼人。前世這個時候,家裡正因為祖母病重而忙亂,但莊上的事她還是知道一些的,當時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客人來,甚至連三姑母母子都未曾來過。她原本曾起過疑心,但一想到柳家人裡頭有個柳東行,便有些羞澀地猜想是三姑母要為他擇妻的緣故。可眼下來這的位客人,她實在是猜不出其來意了。
門外傳來秋果的聲音:“小姐,老太太喚您過去呢。”文怡忙收拾,整了整衣飾,便往後院祖母居處走去。
她進了正堂,才請過安,盧老夫人便有些鄭重地招她上前:“你過來,看這個帖子,是才從長房送來的。”
文怡心中疑惑,邊從石楠手中接過帖子邊道:“長房又有宴席了?這回又有什麼名堂?六姐姐和柳家表哥也太愛熱鬧了吧?”低頭一看帖子,卻嚇了一跳:“東平王世子?長房昨日上門的那位帶著官軍護衛的客人,就是東平王世子麼?!”
盧老夫人嘆息著點點頭:“長房要為這位世子爺擺宴接風,讓我們別房的人都過去作陪……如今京城裡正為皇儲與削藩這兩件事鬧得滿城風雨,連我們遠在平陽,都能聽到風聲,你柳姑父為了避風頭,連你三姑母母子都一併送回孃家了,長房怎的如此不智,反將東平王世子尊為上客呢?!便是親戚,到底隔了兩層呢!”
文怡卻是頭一回聽說三姑母在孃家“小住”的原因,聞言不由得沉默下來,半晌,才問:“祖母,那這個邀約……咱們是應……還是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