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心裡忽然有一種感覺,這位恩人說話如此猶豫,似乎說的不是真名。方才聽那位羅公子叫喚,這個黑衣少年姓柳是無疑的,這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姓氏,為何他要瞞著自己?

姓柳……文怡忽然想起方才在馬車邊上,他得知自己是平陽顧氏的女兒時,面色有些古怪,難道他跟顧家有舊?這麼一想,她不由得記起,顧氏一族中,若說到誰跟姓柳的人家有關係,無疑是長房了。伯祖母於老夫人親生的三堂姑,嫁的就是恆安柳氏,那也是世家大族。難道這少年,還是顧家姻親不成?!三堂姑只生了一位表哥,她前世雖然見過一面,卻因年代久遠,已經記不清模樣了。

她躊躇片刻,試探地問:“原來是柳公子,不知公子郡望何處?小女子族中原跟恆安柳氏有親,不知公子……可是恆安子弟?”

黑衣少年沉默了一會兒,才道:“雖是恆安人士,但……不過是偏系旁枝,不敢高攀皇親。”

恆安柳氏詩書傳承百餘年,在顧氏看來,已經是世家望族,但在恆安當地卻算不上歷史攸久。恆安府城內外周邊有四五個家族,都是自前朝起就一直興旺發達的人家,柳氏雖然也是當地世族,但因出仕的子弟不多,只是在讀書人裡有點名聲,還是託了柳家這一代的嫡系子弟與當今聖上結識於微時,接著又科舉出仕闖出了名堂的福,方才發達起來的。後來柳家又有一女為親王正妃,族長聖眷頗隆,因此外人說起柳氏一族,便先想起嫡支來。

這少年說自己是偏系旁枝,意思就是他並非出自王妃孃家這一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算是承認了自己是恆安柳氏子弟。顧柳兩家既有親,那就不算是陌生人了。文怡稍稍鬆了口氣,對他倒是更放心些,但看他的臉色不大好,又在心裡猶疑:莫非是因為嫡系太過顯赫,他作為旁枝,心裡不好受?

文怡想到自己,也是旁枝出身,同樣是嫡系顯赫,雖然心裡不會有妒忌之心,但平日裡受的氣還少麼?莫非這少年也是同病相憐?她一想到柳氏嫡系如今的主母就是長房所出的三姑媽,便認定對方多半是氣焰囂張或行事刻薄之人了,至少也是個面上裝好人、實際卻冷漠無情的,對待旁枝子弟,能寬厚到哪裡去?

這麼想著,文怡便放緩了神色,柔聲道:“小女子是平陽顧氏宣和堂一脈之女,也是旁枝出身,長房的姑母便是嫁到柳家,但小女子並沒見過這位姑母,也是不敢高攀皇親國戚的。”

黑衣少年的面色卻更加古怪了,望向文怡的目光中帶著驚訝,又似乎有些恍然大悟。文怡不明白他的意思,只覺得對方這樣盯著自己,讓人有些害臊,不由得想起方才摔落馬車時的情形,臉又紅了。還好那黑衣少年很快便移開了視線。

張嬸站在邊上揉著腰,聽了小主人的話,覺得有些不妥。她倒沒想到男女大防上去,只是覺得小姐不該這麼說話。就算那位公子是恆安柳氏的人,也不過是旁枝,小姐怎能跟著人家的話尾,疏遠起長房的姑太太來了?那可是顧家最顯赫的一門親戚了!老夫人和小姐兩人無依無靠,在顧莊還不是靠了長房才能過上體體面面的日子?整天顧慮這個,顧慮那個,不跟長房多親近就算了,居然還在外人面前說這樣疏遠的話,哪有這樣的道理?!

於是她便帶著幾分懊惱之色,小聲對文怡道:“小姐,那是外男呢,你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怎能隨便跟男子搭話?!這不合禮數!”

文怡早已有幾年不過千金小姐的生活了,出家人在外行走,哪裡還顧慮這些?不跟男人說話,哪裡求得齋飯來?加上張叔張嬸都不是她得用的僕從,因此她方才便沒留意,現在聽張嬸這麼說,才有些警醒,知道這是不合族中規矩的,只是她見張嬸一邊干涉自己的事,一邊拿懷疑輕視的目光盯著恩人看,又心生不悅,沉下臉淡淡地道:“誰隨便跟男子搭話了?!柳公子救了我的性命,難道我板著臉不理人,一個謝字都不說,才叫合禮數?!”

張嬸訕訕地縮了縮脖子:“小的只是怕外頭人知道了,會敗壞小姐的閨譽……”

文怡冷笑一聲,橫她一眼:“外頭人如何會知道?”

張嬸雖然見識有限,卻也是顧氏一族的家生奴婢,從小侍候主人,自然會看人眼色,知道小主人這是惱了,也是警告自己的意思,不由得不安地動了動,牽動腰間患處,倒抽一口冷氣,想起自己今天的理虧處,若是真的惹惱了小主人,翻出來說,幾輩子的老臉就沒了,說不定還要送到族裡處置,那時自己還有活路嗎?於是忙閉了嘴。

張叔見婆娘吃了虧,也有些訕訕的。做了十幾年夫妻,老婆的性子他最清楚,方才遇上劫匪,老婆居然只顧著自己死活,裝暈溜了,丟下小姐一個人被馬車拉了這麼遠,若不是遇上好人,小姐有個好歹,夫妻倆都逃不掉。可他當著主人和外人的面,又不好說老婆的不是,心裡悶悶的,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黑衣少年微微側目,留意到文怡這邊的情形,淡淡笑了笑,便象是什麼都不知道似的,繞著那捆了人的三棵樹打轉,時不時警告一聲,或是上前將繩結綁緊些,打消了三人逃走的心思。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已是日落西山時分,因這裡是太平山西面,天黑得晚些,但前方的路已經漸漸看不清了。張叔張望了一會兒,擔心地轉回來道:“小姐,舅老爺的人還沒來,這裡是山邊,半日都沒人經過,要不要……先往莊上去?趁著如今還能看見路,再晚些,就連路都看不見了。”

張嬸忙附和:“是呀是呀,小姐,橫豎又不遠,騎著馬過去,很快就到了。那馬不是還能走麼?天黑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又冒出幾個強盜來,這裡只有柳公子一個……”她看了看黑衣少年,臉上明晃晃地寫著“行不行啊”四個字。

文怡自然看出了她的心思,只是朝馬的傷腿上看了一眼,便道:“我們家只有這匹馬了,它傷了腿,須得好生治了才能再用。我一個人坐上去,還擔心會壓壞了它,再加上你,它走不了兩步就趴下了。”她又看了黑衣少年一眼,雖然不知道對方身手如何,但方才他能獨力制住發瘋的馬,那一人力敵三賊的藍衣少年又能放心留他一人在此處,顯然是有些憑仗的。她心裡並不害怕,反而還覺得很安心。

黑衣少年彷彿察覺到她的目光,抬頭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她忙收回了視線,接著就聽到他起身的聲音,忍不住再望過去。

他閒閒地在山路兩邊轉了一圈,揀回一小堆乾枝枯葉,點起一個火堆,然後用劫匪的刀割了一堆野草,手上忙活了一會兒,草草編成兩個團墊兒,扔在火堆邊,朝文怡點點頭:“顧小姐,你們站了半日也累了,略歇歇吧。”便轉身走到半丈外,揹著火堆盤腿坐下。

文怡端正道了謝,看了張嬸一眼,便上前尋了一個草墊坐下了。張嬸見少年給自己也做了一個,也訕訕地小聲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