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帝君陳計山河鼎(第2/3頁)
章節報錯
眾神看到這一幕心中一驚,原來聖皇並沒有看起來那麼不堪,出手便是鎮壓十幾位神靈,他們自問絕對做不到的。
看起來,他們之前覺得聖皇不過如此的錯覺是因為白沚太強了,能一眼定住十三位神靈,哪怕只是一息,也足以定生死,分勝負了。
眾神心中都已經有了判斷,往後該如何行事。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兮。對他們有利的才是最要去做的。
白沚看著眾神平靜的面色,心中瞭然,他面前的都是神靈,不是尚未開化靈智的獸類,不夠聰明的都不會站在這裡。
大晉的神靈,可沒有來全,那些大家族背後供奉的祖靈,不乏天品的老祖宗,想要讓諸神歸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益。
聖皇對身側的拘神侍道:“擬旨廢除此十三神的神位,押入神獄。”
“是!”
聖皇看向白沚,“現在可以說了吧?”
白沚點頭,道:“一國之運,可以重器鎮之。既然沒有了琴師,那便造出一件重器,以鎮國運。”
“重器?”聖皇心中猛然閃過一段記憶,脫口而出道:“九州鼎!”
白沚眼底神色一閃,面不改色道:“九州鼎?聖皇是知道什麼寶物嗎?不過我確實想的是鑄就神鼎,以承國運。不知聖皇是從何處得知的?”
嬴稷嘆道:“傳說在遠古世界,有人王大禹集天下之銅,以煉九鼎,鎮壓九州,天下方安始也。這樣一想,確實神鼎更適合鎮壓國運!
天書之史竟然能讓朕再現天地之間。如若能成……”說到這裡,他神色肅然道:“如若真能鑄就神鼎以固江山,那麼朕決不食言。
不知神君如何鑄之?”
白沚看了看嬴稷,發覺他確實不似偽作,或許這位聖皇真的是無意得到了記載歷史的古書,方能有如此多讓自己感覺到熟悉的治國之策。
“大晉有二十四州之地,需鑄就二十四鼎,收歸社稷宮以成中央王鼎設計壇,二十四鼎分為一州之鼎,合為大晉社稷王鼎,共鎮天下氣運,或許會比曾經更勝一籌!
每州神鼎需一州州城隍令境內山水之神、各府、縣城隍以神印加持,萬民祭拜百年,鼎需以天下之銅金熔鑄,其上需刻萬民、江山、鳥獸蟲魚百獸之形,日月星辰之體,諸神以神印銘刻其上加持神力,待到二十四鼎共聚社稷宮時更需聖皇親自祭拜,率領文武百官共拜之,再百年,得中央王朝氣運聚合後,再分鎮二十四州之地,需各州州城隍看守。
其中還有諸多細節,祭拜神鼎不可以人之血肉………”
當白沚一一陳說之後,諸神心中這才明白,合著你早就準備好了是吧?那邊剛把琴師放出去,這邊就開始造鼎了。
否則不可能短短時間就想得如此周到完善,甚至就連二十四州各處鑄鼎之地,取材用材,如何運送,如何祭拜都詳細至極的說清了。
聽完白沚的一番話後,聖皇猛然站起身來,拍手道:“好!甚好!帝君當真是智慧無雙!朕心甚悅!多謝帝君獻此良策,以安我大晉天下!”
元素水君聽了這話心中一抖,聖皇陛下這是已經承認了那個偷家賊的帝君神位,心中不由憋屈,看著白沚的眼神都帶著火氣。
帝君神位啊,正二品神位,只要前面再加上太極、至極之位就是正一品的上境界天神啊!哪一個香火神靈不心生羨慕?誰又不渴望?
白沚輕笑道:“此計雖然可行,但其中困難卻極多,更何況是一個貫穿兩百多年的社稷大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雖說如此,但也總比無計可施好上太多。”聖皇點頭道:“帝君你為諸神之首,眾神又聽你號令,此事便交由你來辦如何?”
白沚心中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這事張嘴說說還行,但若真的去做那絕非大毅力者不可成。他雖然有毅力,但沒必要去做這件大事驗證自己是不是大毅力者。
兩百年!耽誤他兩百年的損失誰來賠?
不過他沒有直言拒絕,而是道:“多謝聖皇厚愛,但是此計乃是定國安邦之大業,二十四鼎的鑄就過程中必要有可靠之人來做,否則在鼎中做了什麼手腳,那一鼎不成,便是二十四鼎難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