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下,白沚晃晃腦袋清醒頭腦,爬出洞府繼續開始了吐吶月華。

……

在大晉的東方,與臨南洲三大國之一的風都國,只隔著一座霧山,連綿兩百里作為兩國邊境緩衝之地。

霧山如其名,終年雲霧籠罩,故而盛產茶。這裡的雲霧茶暢銷大晉與風都兩國數州。山中還有一個頗為靈異的道觀,名為雲霧觀。

觀中不過三五個道童,只有一個真道士,是授了符籙和道印的,道號自稱雲隱真人。山下村子裡的風都國村民都叫他雲隱大師、雲隱仙人,且尊敬異常。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位雲隱真人曾救活過病危垂死的凡人,也曾夜中抓鬼驅邪,更有種種神奇的事情發生在其身上。

這一年,山下三月不曾下過一場雨,河湖之水盡數乾涸,十井九枯,莊稼皆因乾旱缺水枯萎。

百姓民不聊生,百獸逃入深山。

雲隱真人被萬民祈求出山請雨,求老天慈悲。

雲隱真人於黃家村外桃河口處造壇拜法,於六九數日登壇做法。

此時,道壇下匯聚了數千百姓,連一府知府都親自前來觀法求雨。

夏日炎炎,烏壓壓的百姓擁擠在一起,知府身旁隨從忍著燥熱為大人搖扇驅暑。

其幕僚嘆道:“只希望這雲隱真人能夠真請來雨來,讓百姓少些疾苦。”

知府氣道:“一定要給我把雨請來,否則本官這顆人頭就保不住了。自我接任知府三年來賦稅一年比一年低,知州大人已經拿我問罪了,再幹旱一個月今年就顆粒無收,我拿什麼去給朝廷交稅?

本官自認愛民如子,日夜操勞公為民勞心勞力,這老天就這樣懲罰我嗎?趙先生,你說本官該不該辭官了?”

幕僚趙先生忙安慰道:“大人,您的一言一行都落在上天眼裡呢,或許這場旱災就是上天對您的考驗。您放心,我聽說啊這位雲隱真人可是道門裡的高人,甚至授傳了三次符籙,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其道法深不可測,既然應了萬民請求自當會盡全力的。”

知府聞言這才稍稍放心,“那就好。咱們風都上國一向崇敬道門,這些年不知從哪裡跑出來了些外疆蠱師,整天妖言惑眾百姓。一到關鍵時還得是道門高人出山才能鎮住場子。”

“哎,快看,雲隱真人登臺了!”

“這就是雲隱真人嗎?看起來沒什麼神異的樣子啊?還不如那騙了我一兩銀子的江湖道士仙風道骨。”

“你這外鄉人閉嘴,雲隱大師清名豈能與江湖術士比較?”

下方百姓一陣騷動。

雲隱真人一身淡灰色道袍,手持拂塵,腳踏天罡步,人看前方位,身後跟著兩個十多歲的道童手持令牌令旗。

他登壇上後,向四方百姓打了個稽首,然後一揚拂塵朝天去,百姓只覺得忽然間有涼風陣陣起,下方一陣驚歎。

雲隱真人走上法臺供案,其圖以縑素,上畫黑魚左顧環,以天黿十星;中為白龍,吐雲黑色;下書水波,有龜左顧,吐黑如線,和金銀硃丹飾龍形。雲隱真人拿起三根香,雙手合拿插入香檀,無火自燃升起嫋嫋香菸不散不斷。

他朝天一拜,朝地一拜,拂塵揚起搭左手,輕聲誦唸低語:“

太元浩師雷火精,結陰聚陽守雷城。

關伯風火登淵庭,作風興電起幽靈。

飄諸太華命公賓,上帝有敕急速行。

收陽降雨頃刻生,驅龍掣電出玄泓。

我今奉咒急急行,此乃天帝命君名,敢有拒者罪不輕。急急如律令。”

第一遍唸完,左側道童遞上了皂旗,雲隱真人接過,當空一拋大喝道:“風來!”

皂旗被丟擲竟然正好插在了法臺前豎直立起,皂旗開始搖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