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拉伯格總督查官拿出了精美的官方信紙,找到一個還算平整的案臺,找地方坐下,就這麼在上面寫起了信件。

有他這一番話,莫甘自然不敢怠慢。他就站在一邊,靜靜等待埃拉伯格總督察官接下來的所有動作。

不過埃拉伯格也沒讓他等待太久。他只是草草寫了幾句話,並且附帶了一些地址,然後再向莫甘交代詳情。

“這算是一封引薦信。”

埃拉伯格落筆以後,把信紙的內容展示給莫甘檢視。沒什麼遮遮掩掩的動作,只是簡簡單單讓他確認內容。

接過信紙,莫甘飛快地掃視了一遍,也驟然明白了埃拉伯格的用意。

以前往諾瓦城作為出發點,對於他來說,雖然不在計劃以內,但有了埃拉伯格的主動幫忙,這確實是個好思路,可以省去許多麻煩。

埃拉伯格也開始講解自己留在信件中的種種有效內容,順帶只點了一些地址的重要性,還有證明的材料。

“……有上面的印章,你可以直接找到諾瓦城的鐵血督查官,斯特朗·阿薩德。我曾經和他有過幾面之緣,格蘭德先生,以你的瞭解與準備程度,對他這樣的一位名人,恐怕能有些瞭解?”

這封信件,正是寫給這位諾瓦城督查官的引薦信。

用詞精細審慎、格式工整,對莫甘予以恰當肯定,還附有種種證明的印章,以莫甘檢查過公文的經驗,可以看出細節拿捏的相當到位。

有這麼一個東西存在,莫甘不必擔心自己需要的時候找不到這位名聲顯赫的總督察官,甚至還能得到一些幫助。

無論到哪裡,地頭蛇都是稀缺的資源,手握強權者尤甚。

更不要說,引薦信的介紹目標還是這樣的一個人。

身份尊崇,值得信賴。

斯特朗·阿薩德。

他是一名戰士出身的強者,緝拿無數悍匪的勇士,堪稱智勇雙全的獵手,也是眾所周知的鐵血督查官。

科爾王國的督查官制度讓區域的治理的瑣事更多集中在擁有固定制服,替國家辦事的一干公職人員身上,懷著對權威的本能敬畏,眾多年輕人也自然崇拜督查官的權威。

科爾王國希望從事的公職調查當中,成為督察官的願景僅次於光輝浩蕩、威風凜凜的皇家騎士、以及能力莫測、工資極高的官屬法師。

不只因為這是唯一限制沒那麼明確,看似比較容易獲得的鐵飯碗。

比起成為騎士只需要德行過關、常識充沛、以及充足的武力,督察官的選拔方式有所不同,甚至會更為繁瑣。

想要成為督查官,藉此管轄一方,武力反倒不是硬性要求,劍術、魔法這種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素質只能算作佔比並不是很大的附加分。

待選者需要參與多重筆試,經歷層層選拔,艱難的達到最後一關。擁有更多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要在思維能力上頗有建樹,才能應對考核中的種種突發情況。

正因如此,成為督查官所需的並不只是單純的紙筆應試,也自然不會和騎士一樣伴隨著械鬥或者法術檢測,而要透過一項項實地的考核,場所通常就在王都附近的郊外。

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了文化、經濟、社會、軍隊等諸多領域,但方式千奇百怪,並沒有一定的考綱。

即使如此,督查官的考核有著雄厚的底蘊,總能選出最合適的人選,讓他們接替一部分退居幕後的督查官,或者容許他們在附近城池積攢幾年資歷以後,前往更偏遠的地方鎮守。

說來也算有些好笑。

斯特朗·阿薩德總督查官能夠尤其出名的首要理由在於他顯赫的功績,科爾王國境內也有相應的說法:

小報統計,每十個年輕人中就有三個是因為受到阿薩德總督察官事蹟的激勵鼓舞,因此奮發圖強,最終才建立了成為督查官的目標,最終夢想成真。

這確是事實。

但斯特朗·阿薩德之所以擁有公認的鐵血之名,還真不是因為這些瑣事。

主要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基石。

在擔任公職的同時,斯特朗也是三年一次的督查官選拔中,反覆不斷連任數屆的主考官。

可想而知,無論起初的動機如何,參選前有多麼崇拜這位功績顯赫、能力超群的前輩,絕大部分新上任的督查官都會對這位特殊的主考官懷有本能的畏懼,終於見面之前,先顫慄三分。

每年有關斯特朗總督查官會不會再次擔任主考官的議論都是考核前的一大話題,被小報爭相議論,佔據了無數灼熱的視線,結果也都以事實如此告終。

每次如此,每次塵囂甚上,畢竟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以讓人忘記吸取很多教訓,小報也難找到這麼一個大家都關心的話題。

剛好,上一次的督查官選舉正好在半年前結束。

莫甘記得清楚,當時未能過關的王都子弟可是哀鴻遍野,舉目望去,個個受足了這輩子從沒經歷過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