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莫甘自然也很擅長溜號。這輩子更年輕的時候,他就曾在基礎魔法課學習中用上了課外知識中的小技巧。

那時,他對魔法的概念仍舊停留在“技巧”的階段,更在乎涉獵廣泛而忽視手法,總歸學習動力極強,時不時就跑去藏書室“尋寶”。被安排鞏固知識,重複練習複製術時,得知咒語具有時效性,無法永久複製物品或者錢財的莫甘頗感無趣,於是耍了小聰明。

他先拿自己練習時隨手摺的紙飛機,小心複製了一份,從老師的教具裡翻找來啟用魔法的藥水,大概捏了個漏斗樣的裝置,讓複製法術的過程在自己建造的流水線上自動運作。

作為有準備的作弊人,莫甘算的很清楚,把簡陋裝置滴液時不可避免的速度變化也算了進去,大概得出結論,自動施法半小時左右就能達到交作業的標準。

愉快的投機取巧以後,一天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分配,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然而最後的成果卻有些脫離了他的想象,證明魔法並非完全一加一等於二的計算問題。

針對現在的狀況,莫甘也設定了一個大概的期限。他要到達目的地,藉著滿月的月光啟用藥水,完成魔藥和法術的施展,材料的全域性佈置,總共大概需要一個小時。

既然魔法裝備不太管用,莫甘也有臨時想出下策。

莫甘從旁邊草地上拔了兩根青草,粗的插在門栓上,細的折了折,將柔韌處卡在縫隙裡,穩穩塞進在門的另一端。起碼就他現在所知的範圍內,這個世界的人對這種簡單粗暴的防盜小技巧沒有普遍認識,妄論隨意猜忌能有一個無聊透頂的傢伙會對門內的客人“防盜”。

做完這些,莫甘立刻離開了現場。

晚間的陸風曾途徑鮮花朵朵,浸潤來了甜美的複合型香氣,也讓半山處的空氣清爽宜人。

雙胞大陸普遍常識中的季節分類與莫甘曾經的認識大致相同,只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並不絕對,有像溫莎小鎮所在的萊特斯曼山脈南側一樣四季如春的地方。

科爾皇城裡的詩人也偏愛這個大陸的邊角。他們沉醉於辭藻與音韻的組合,時常歌頌這片鮮少紛爭的淨土,並讚美自然能感化一切、消弭貪婪、連心如堅冰的人也會被觸動心扉。

否定這種浪漫主義是莫甘的本性,但這也不妨礙他捕捉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這裡比較安全。

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山頂,俯視山谷,藉著月光分辨方向,莫甘看到了自己的終點。

萊特斯曼山脈的特性便是連綿起伏的山體,其中也有一些遍佈植被的山谷。因為某種高大魔法植被的特性,按照時令、晝夜的不同,山谷中常人能夠行進的道路每天都有所區別。

本地人也會主動規避這類令人頭疼的地形,同時把這一類區域全部稱為“迷失山谷”。

但離開的辦法並不是沒有,這種魔法植物通常不會存在攻擊性,只是喜歡更加調皮的生長方式。如要強行突破天然且不斷變化的山谷迷宮,無論採用燒灼、劈砍還是其他方法,都能強行開闢出通道,順著一條直路走出山谷,卻也會難以避免的在植被中留下痕跡。

自然或許不能感化一切,但常常能保留下證據,連木系專精法師的都無法把破損的植被完全修補成原狀,只因為所有生命都蘊含著獨特的力量,包含魔法的個體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莫甘不敢留痕,無法隨時確定步行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只能臨時判斷。

但這正巧難不倒他。

莫甘脫下了上衣,閉上雙眼,感官完全放空,集中所有精神,有了絕對專注的基礎。

然後他默唸出了那與生俱來的晦澀咒文。語速由慢到快,層層遞進,古老的音節彷彿在空氣中碰撞、震盪、相互耦合,最終於一個節點處戛然而止,瞬間消音。

一股異樣的暖流逐漸由心臟處蔓延而出,完全聚集了精神的莫甘竭力控制著這種變化的方位和程度,讓它們由血脈蔓延舒展,直到經過全身,遍佈四肢百骸。

最終,大部分的力量匯聚到一處,在背脊處緩緩凝聚。

再睜眼,除了感受到更滂湃的力量,莫甘的雙眼閃爍著與白日展示時同樣的燦金光芒,瞳孔也發生了變形,眼後浮現的龍鱗更是從淺色的紋路,直接變作了疊加覆蓋著的細小薄片。

而最為顯著的區別在他的背部。

遮擋了柔和的月光,完全掩蓋了一部分地表,人與翅膀的組合在草地上投下難以忽視的陰影。巨龍獨有的翅膀比蝠翼更緊實厚重,比鳥翼更精煉分明,隨著呼吸一張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