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和睦(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日後,西陲諸地王入宮朝見年幼的皇帝。
這時候的皇帝,已經可以說簡單的字,並且有人扶著,還能走幾步路。
但這樣的皇帝,在胤和其餘封地王的眼裡,絲毫沒有半點威嚴。
兩位攝政親王一左一右的端坐在龍椅下首。
姜域則威風凜凜的站在大殿前,替皇帝迎接諸王。
惜樺與胤並肩站在最前面,他的眼睛一瞬不瞬的看著年幼的天子,恍如看見自己的至親妹妹清寧一樣。
“樺王殿下請上前。”姜域凝眸看著這位封地王:“皇上有信物相贈。”
惜樺微有些驚訝,但還是依言照辦,緩緩的走到皇帝面前:“皇上。”
內侍監連忙開啟一個錦盒,裡面有一串碧綠的珠子,穿著一塊玉佩。這是昔日,清寧公主的貼身之物。
宣堌的小手一把就抓住了這串珠子。
樺王半蹲下身子,讓自己可以平視這年幼的皇上。“皇上……”
宣堌一雙烏漆漆的眼睛,看了看惜樺,又看了看身邊的姜域。手裡的那串珠子,居然是遞給了姜域。
惜樺的心倏然一緊,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姜域俯身接過那一串主子,沉眸遞給了惜樺:“皇上的意思是,讓我將這串珠子轉交給殿下。這是皇上生母清寧公主的物件,如今也算是物歸原主。”
“勞煩姜相。”惜樺接過珠串,才恭敬的朝小皇帝叩謝:“多謝皇上恩典。”
一旁的胤,面無表情的看著這一幕。
燁慶這時候才緩緩道:“諸位封地王難得入我天朝皇城一回,想必這些日子,也飽覽了城中風景。今日入宮,我等替皇上設宴,款待諸位貴賓,諸位必得盡興才好。”
這麼快就說到款待,完全不提政事。
諸王心裡都有火,可誰都不願意先冒頭。
“若無其他的事情,就請諸位帶殿下往東華殿欣賞宮中節目。”徽慶王也同時起身,預備退朝。
“且慢。”胤終於還是第一個開口。
一旁的惜樺禁不住多睨他一眼。
“胤王有事?”燁慶王沉眸與他對視一眼。
“臣有事要稟,還請皇上容臣上奏。”胤說話的時候,一雙眼睛環顧三人,最終才落在年幼的宣堌身上。
“胤王請講。”姜域語氣平平,早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
“西陲不比天朝,物資充沛,百姓富庶。加上連年征戰,西陲邊地早已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所以臣斗膽想求皇上一道恩旨,免西陲諸地三年稅賦,使百姓能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胤特意看了一眼身邊的惜樺。
惜樺連忙拱手:“還請皇上三思。”
其餘諸王這才敢出聲,一併朝宣堌行禮。
“天朝雖然物資豐沛,便處耕地,但也因為連年征戰苦不堪言。加之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同樣需要稅賦來支撐泱泱大國的開銷。何況,西陲如今已屬天朝,理當供奉天子,供養百姓,若不做出表率,將來征討其餘諸子國,人人效仿,豈非要架空我天朝?”燁慶王沉了臉:“西陲的稅賦,想必其餘邊地,已經是最少的了。諸位殿下究竟是拿不出,亦或者是不情願呢?”
這話確實說的不怎麼好聽,幾位封地王的臉色著實都不好看。
姜域一向不做和事老,也不怕撕破臉皮,所以自然是不吭聲的。
倒是徽慶王輕哂一笑,徐徐道:“天朝連年戰事,卻有難處。而西陲邊地,自然條件又惡劣,同樣是多年征戰,想來比天朝更難。既然如今已經臣服天朝,稱臣納貢,那便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難處自當相互體諒。本王以為,可以酌情減免稅賦,沒有多的,總有少的,天朝又豈會為難自己人。”
“那就多謝徽慶王殿下體諒。”胤隨即行禮。
其餘諸王也是紛紛行禮。
而徽慶王的舉動惹惱了燁慶王,他雖然沒有當時發作,卻擱在心裡耿耿於懷。
“諸位殿下,東華殿請。”內侍監極有眼力見兒的,將諸位殿下引出了大殿。
燁慶王一個箭步衝到徽慶王面前,冷著臉道:“你能替皇上做主見面稅賦嗎?你有什麼資格當眾答允封地王的要求?現在輔政親王就只有你一個嗎?你憑什麼替皇上做主,替本王和姜相做主?”
“你惱什麼?”徽慶王不悅的瞪他一眼:“我只是說答允減免,又沒說徹底減免。到時候,他們拿不出歲貢,我們正好派人直驅西陲諸地,替他們好好管制管制地方的經營。少一點賦稅,手就可以伸的更長一些,何樂而不為。你不要忘記,現下西陲諸地,只是有我們的兵將住手,但政務農桑始終握在他們手裡。若不斷了經濟源頭,你能擔保他們將來不用我們傳授的耕種本事賺取到的錢財鑄造兵器,招兵買馬?我這麼做,不過是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