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改革文學的變種(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次特意把你調過來,是想對伱委以重任。
去年這一年時間,我們通文社在武俠領域發力,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應該說在國內的出版行業站穩了腳跟,但光有這樣的成績是不夠的,談談你對接下來通文社的發展道路的看法!”
新崗位上崗一週,該適應的都適應了,也該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李新很清楚林為民調他來的目的,所以這幾天也一直在考慮關於通文社未來發展的問題。
他沉吟片刻,然後看向林為民,說出了自己這幾天的思考成果。
李新的想法是通文社立足於通俗文學領域,光有武俠這個細分領域的成績肯定是不夠的,今年這一年,應該在官場文學和刑偵文學領域持續發力。
官場文學和刑偵文學脫胎於前些年盛行的改革文學,但走到如今,逐漸變成了“反腐倡廉文學”和“探案文學”,側重於反應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腐敗、違法犯罪行為,予以揭露、抨擊和批判。
這幾年,官場文學、刑偵文學進入了蓬勃發展期,讀者受眾不斷擴大,這一點跟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腐敗行為和治安案件的發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簡單的說完了自己的想法,林為民好奇的問道:“你的意思是今年就專研這兩個個領域?”
李新點點頭,“去年通文社草創,您給通文社規劃的路線是專注於武俠文學。過去這一年來通文社所取得的成績已經充分說明了您的眼光和決定是完全正確的。我們通文社體量小,又受制於國文社,並不適合大開大合的發展路徑,透過幾年時間,將通俗文學的各個細分領域吃深、吃透,掌握大量作者資源、版權資源,可能更適合我們的發展。”
林為民聽完他的話之後,微微頷首,誇獎道:“思路很清晰。”
李新謙虛道:“都是按照您定好的路線來的。”
“馬屁就不用拍了。”林為民笑著擺擺手,“既然有了思路,就不妨放心大膽的執行。現在社裡的幾位同事都將精力集中在了武俠文學領域,要發力官場文學和刑偵文學,你的擔子不輕啊!”
“社長,能從外面挖幾個人嗎?”李新提議道。
“從哪挖?要幾個?”
“《啄木鳥》,我聯絡了一下,給編制的話,能過來兩個人。”
林為民有些意外,“效率很高啊!”
“工作不等人,沒相關的編輯,那不等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啄木鳥》雜誌是公安系統的文學期刊,創刊於1980年,專攻刑偵紀實文學,這些年來一直廣受讀者好評,最高峰時單期銷量達到了180萬份。
通俗文學跟純文學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純文學讀者的閱讀口味通常比較雜,他們要看的是文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常常會忽略作品故事的型別或者題材。
但通俗文學的讀者卻不一樣,往往愛好單一,喜歡武俠的,就是喜歡武俠。喜歡看言情的,就喜歡看言情。
閱讀口味橫跨多個細分領域的讀者也有很多,但對比純文學領域這種差別就明顯多了。
所以,搞通俗文學,專攻某一細分領域,很容易收穫一批擁躉,《啄木鳥》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通文社去年的發展也是如此,現在很多武俠愛好者只要在書店看到通文社出版的書籍,下意識的就會產生購買慾望。
改革文學這個改革開放初期誕生的型別化題材,在這麼多年的發展當中已經出現了多次嬗變,官場、刑偵、歷史,都可以看作是改革文學的分支,但又不完全如此,它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集合與集合的交集。
所以,這些年《啄木鳥》刊發過大量的官場和刑偵,並且其中有不少頗具影響力,成就了一批作家。
比如寫《花臉縣長》的梁壽臣、寫《綁票》的李繼華等等。
“行。這件事我答應你了老程那邊我去溝通。”
林為民答應了李新的請求,感受到領導對於他工作的支援,他的情緒振奮起來。
“另外,編輯室的幾位同事你也要多督促他們,一定要擴大閱讀面,抓住各項細分文學領域的精髓。
我們總不能打入一個細分領域,就挖一次人,社裡可沒那麼多編制。
去年大家都任務太緊張,所以這方面我沒有過多的要求,今年你來了,要把這項工作落實好。”
“我明白,回頭我一定多督促大家。”李新應道。
談完了話,林為民起身離開李新的辦公室,李新送他出門。
剛到門口,就碰見了程早春,只見他一臉喜色。
“為民,真有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