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個小兵。”

“怎麼樣?覺得老程的條件怎麼樣?”林為民正色問道。

李新的表情嚴肅起來說道:“我決定了,還是留下來。”

“那就好。先去給發行部把把脈,年後就調到通文社來。通文社缺人手,你來了正好,我也能輕鬆一下。”

聽出林為民言語中對他的重用,李新感激道:“林老師,這次真是謝謝您了。”

“客氣什麼?我也是為了給社裡挽留一個人才。”

李新的出走未遂只是個插曲,在老人家南巡之後,整個社會的下海潮正在成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在未來兩年之內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

隨著時間的流逝,1992年的春節一晃而過。

春節過後的正月初七,林為民一大早開車來到了石鐵生家裡。

李光復的效率很高,只花了兩個月時間就搞定了石鐵生家的裝修。

石父查了萬年曆,大年初七宜上樑、搬家,所以就選在了今天喬遷新居。

李光復辦事很周到,傢俱都給準備齊了,連說詞都提前想好了,他幹房產中介,經常得給房子置辦傢俱,給石鐵生家置辦的傢俱都是批發來的,七八件大傢俱只花了不到八百塊錢,還給送貨上門。

所以,初七這天石家搬家只需要帶些鍋碗瓢盆和被褥細軟過去就可以了。

大早上,石父坐在什剎海小院的屋門口發愁,金臺路那邊的新家東西都置辦齊了,家裡這些舊傢俱可怎麼辦啊!

林為民見他一臉愁容,一問才知道他愁的是什麼。

林為民哈哈笑道:“東西就放這放著唄,反正你們不住,這房子暫時也是空著。”

“那哪行啊,我們都搬走了,還佔著你的地方。”

“有什麼不行的,反正地方空著也是空著,先放著吧。”

兩人剛說完話,李光復就開著他那輛大發來到了什剎海小院,他今天過來特地過來幫忙搬家。

不光是他,早上這一會兒的功夫,什剎海小院陸續來了不少人。

本來要搬的東西就少,來的人還多,所以大家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東西都搬上了車。

一輛板車,再加上林為民和李光復的車,一趟就能把東西全拉走。

車子拉了東西,人沒地方坐了,有人騎腳踏車、有人坐公交車。

林為民和李光復倆人開著車,走的最快,第一批到了金臺路,等了好一會兒,眾人才找到地方。

新樓有電梯,搬家很方便,大家抬著東西,樓上樓下走了兩三趟,便搬完了。

東西搬上了樓,大家參觀了一圈。

曲小偉咋咋呼呼道:“鐵生可以啊,現在都混上這麼大的房子了!難怪大家都想當領導。”

“現在知道後悔了吧?你說說,你要是當年也混文協,這大房子現在是不是也住上了?”鄭國調侃道。

“哪壺不開提哪壺!那是我不想混嗎?明明是他們不帶我。”

“帶你幹嘛?一年寫不出來一篇東西。”林為民無情的嘲諷道。

幾人鬥著嘴,那邊劉海燕指著幾人喊道:“我說你們幾個能不能有點眼力見?剛搬了家,還沒收拾呢,就不能幫著動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