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於東帶著一皮箱子的現金來給二人送分紅,對他們產生的刺激是巨大的。

兩人好歹也是見過錢的人,但這麼個送錢法,確實很有衝擊力。

汪碩和馮曉剛收到分紅後,在外浪了幾天然後便閉關籌備起下一部電影。

送完了東西,小宮回到國文社家屬樓附近,剛到公司門口,就瞧見幾個漂亮的小夥子和姑娘在一個年輕女人的帶領下走進了文誠影視。

小宮一眼就認出來了,那幾個小姑娘和小夥子正是《花季雨季》的主演們。

《花季雨季》自元旦開始在央視一套播出,不到二十天播放完畢,創下了央視近年以來少有的高收視,廣受歡迎。

眼下正在各個地方電視臺熱播,相比央視的獨播,地方電視臺們的集中播放才是對一部電視劇最好的宣傳。

在中國沒有哪一種傳播形式比電視劇更具國民性,八十年代以前,廣播能做到;八十年代,文學能做到;但在九十年代,只有電視劇能做到。

在央視播出階段,雖說覆蓋面積大,但單一電視臺播出,所形成的影響力還是略顯單薄。

進入地方電視臺播出階段,這部號稱國內第一部青春偶像劇的電視劇才逐漸釋放出他的威力。

元旦之後的這些夜晚,隨便走進一箇中國家庭的家裡,只要電視機開著,大機率就是在播放《花季雨季》這部電視劇。

儘管播出的地方電視臺有很多,但各地統計的收視率資料依舊不俗,足以看出這部電視劇的受歡迎程度。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花季雨季》的影響力早已不僅侷限於校園和學生群體,而是打入了更加廣袤的觀眾群體。

電視劇的熱播,第一個受益的就是電視劇的小演員們。

這群小演員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演電視劇,壓根談不上什麼名氣和演技,但文誠影視和導演趙保剛給予了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幫助,一部三十集的電視劇足足拍了130天時間,最後呈現的表現效果也是可圈可點。

一個多月時間裡,這群小演員的面孔幾乎成了國內觀眾每天開啟電視看的時間最長的臉蛋,觀眾們不僅是記住了他們的臉,也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黃小明、蔣勤勤、曾俐、鄧潮、潘粵名……

一部電視劇,捧紅了一群明日之星。

第二個受益的,就是文誠影視和國文社了,經濟收益就不說了,《花季雨季》的成功也讓文誠影視一舉成為了國內電視劇製作行業的扛把子,同時也在國文社的版權運營和開發成績單上寫下了光彩的一筆。

第三個受益的,當然就是導演和原著作者。

去年趙保剛導了部《過把癮》,火遍大江南北,在電視劇圈打響了名氣;今年他又導了這部更火的《花季雨季》,名氣更勝從前,可以說是炙手可熱。

毓秀這個作者就更不用說了,自從92年布老虎叢書啟動,《花季雨季》入選第一批叢書,她的命運就被徹底的改變。

這幾年當中版稅分成、廣播劇分成、電視劇改編費用、漫畫改編費用……

讓她這個年僅二十歲的小姑娘,成為了中國文壇少有的版權富翁,輕輕鬆鬆怒賺五百萬,堪稱人生贏家。

看到了《花季雨季》的小演員們,小宮十分興奮,快步走進文華,嚷嚷道:“噯!快去看,《花季雨季》那幫演員來文誠了!”

他這一嗓子,驚動了大家,最近電視劇正熱播,大家聽到了演員們就在旁邊,如何能不激動?

顧不上工作,一窩蜂的湧向了隔壁。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