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早春問道:“為民,這事有把握嗎?”

“問題不大。書店方面,趙欣已經都談好了,大家很支援這個想法,按照趙欣統計的資料,有包括新華書店、三聯書店、新知書店等全國十幾家大型連鎖書店,這些書店在全國擁有超過12600個售書點,其中包括近3000家門店,足以給我們提供一份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統計資料了。

我的想法是,成立一家新公司,將《文學故事報》移交給新公司,作為新公司的有形資產,我們國文社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剩下的股份按照比例無償分給這些願意參與到暢銷書排行榜建設的書店們手中。”

此話一出,立刻在會議室內引起一片喧嚷。

《文學故事報》創報於1985年,這麼多年以來,銷量不溫不火,銷量最高的時候每期50多萬份,這兩年銷量略有下跌,一直在40萬份左右。

這樣的銷量在國文社內的幾份刊物當中屬於差生,也就比《新文學史料》強那麼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份每年能夠創造近600萬效益,50萬淨利潤的產業啊!

在國內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刊物,國文社辛苦經營十年,到頭來,竟然要白白便宜那些外人?

乍聽這個訊息,很多人都有點想不通。

但如今林為民在國文社威望日重,大家在底下議論了半天,卻沒人敢當面提出質疑,只有賀啟智仗著和林為民關係熟,問道:“總編,白白分給人家股份,社裡豈不是損失了?”

林為民並不迴避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文學故事報》是社裡的產業,哪怕是轉移給新公司,依舊是社裡的產業,新公司的股份平白無故的交出一部分給別人,大家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顧慮,我說說我的想法,大家看看可不可以理解。”

他說到這裡,眾人的眼神都集中了過來,等著他接下來的話。

“首先是我要說的是,我們分出去的,只是以《文學故事報》和暢銷書排行榜為主要業務的新公司的股份,送出去49%,我們國文社仍握有51%,51%意味著什麼?

絕對控股。

也就是說,對這家新公司,包括《文學故事報》在內,我們國文社仍然擁有絕對的決策權。那些書店所拿到的股份,並不能影響我們的決策,無非是偶爾參與一下分紅。可即便是分紅,也依舊是在我們國文社的控制之內。”

林為民的話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眾人都是搞出版的,要不是林為民解釋,哪裡會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頓時恍然大悟,剛才湧出來的心疼似乎也沒有那麼厲害了。

接著,林為民又繼續說道:“所以說,我們分潤出去的利益,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多,大家不必擔心。其次,我要說的是,花這筆錢的必要性和價值。”

“暢銷書排行榜這個名詞大家應該不陌生,包括《紐約時報》在內,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種圖書銷量統計形式,但在我們國家還是個空白,這是從大的層面來說。

從我們國文社的角度出發,最近幾年受盜版圖書的影響,國內的圖書銷量增幅有限,我們國文社的銷量雖然逆勢上漲,但大家不要以為這種大幅度的銷量上漲是常態。

所以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全版權運營是一步棋,暢銷書排行榜同樣是一步棋。

如果我們可以建立起這份榜單的權威性,那麼就等於多了一把可以在未來引導圖書市場走向的武器,這種影響可能不會很大。但只要產生一些細微的影響,放大在我們一家出版社上,所產生的利益就會很可觀。

暢銷書排行榜,所代表的絕不僅僅是那一點銷量,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品牌效應。這份品牌效應一旦建立,將會讓我們國文社受益幾十年,不管未來市場風雲如何變幻,只要我們國文社的牌子在、只要排行榜的影響力在,我們的發展就絕對不會差!”

林為民說到這裡,在場眾人已經逐漸被他說服,他喝了口茶又繼續。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透過這個暢銷書排行榜,我們國文社的發行渠道可以進一步得到拓寬。

這幾年新華書店的售書點一直在膨脹,但銷售成績卻不如人意,我們的發行渠道主要依賴新華書店,它的發展陷入停滯,同樣也影響了我們的發展。

這次和各地連鎖書店共同合作建立暢銷書排行榜,我們的書自然而然也會進入這些書店。

未來,隨著暢銷書排行榜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我們有可能吸納更多書店加入到這個行列,在這種滾雪球效應之下,我們國文社的發行渠道將真正的做到暢通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