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老領導的人脈(第1/3頁)
章節報錯
1995年的元旦如約而至,在國內電影市場肆虐了一個多月的《亡命天涯》在前幾天剛剛下映,創造2580萬人民幣的票房。
別小瞧這2580萬的票房,要知道這可是《亡命天涯》只在中國六座城市公映所取得的成績。
若真是取得和國產片一樣的放映待遇,這部電影的成績再翻幾倍也不是問題。
這部在國外已經上映了15個月的大片打響了好萊塢掘金國內的“第一槍”,未來的日子裡,像《亡命天涯》這樣的電影上映將會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常態。
《警察本色》在央視的首播也結束了,取得了28.4%的平均收視率,成為94年央視的年度收視冠軍,對於這樣一部短篇電視劇來說是個巨大的榮譽。
燕視那邊已經在給《警察本色》報名95年的飛天獎和金鷹獎了。
《警察本色》是國文社和劉燕明的海閏共同投資的,但掛的是燕視的名頭。
1986年廣電部發布了《關於實行電視劇製作許可證制度的暫行規定》,要求從1986年6月1日以後,製作單位向中央電視臺和地方各級電視臺提供(出售、交換、贈送)電視劇必須持有製作許可證。否則,中央電視臺和各級地方電視臺不得接收和播出。
由於這樣的限制政策,民營資本在改革開放之初是不被允許進入電視劇製作領域的。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兩年國內陸續出現了不少民營影視公司,這些民營影視公司最常使用的套路便是掛靠。
這些民營公司會跟一些有資質的國營單位合作,直接向掛靠者一次性或按集繳納許可證使用費,價格不一有的國營單位會要到每集上萬塊的掛靠費用。
有更過分的國營單位只出很少的錢甚至一分錢不出,也要和民營公司平均分成甚至分大頭;有的單位還會主動提供機器裝置,即使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很多,一般的民營企業也不敢拒絕。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文社試水電視劇製作領域的順遂,卻與這些民營影視公司的艱難掙扎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經過央視的熱播,《警察本色》的版權引起了國內眾多地方電視臺的追捧,其中多以省級電視臺為主,短短几天時間之內,電視劇版權便銷售給了7家省級電視臺,成交均價達到了1萬7千元每集,成交總額達到了119萬元。
不僅一舉讓製片方收回了成本,更實現了近100萬元的盈利。
未來,《警察本色》還會持續不斷的給參與制作的幾方不斷帶來利潤。
《警察本色》的版權收益方有四方,分別是劉燕明、國文社、燕視和主創團隊,收益都是之前談好的,6:2:1.5:0.5。
100萬的盈利,劉燕明得60萬,國文社得20萬,燕視得15萬,主創團隊得5萬。
從金額上來說,劉燕明當然是最賺的,燕視也不虧,等於光是掛靠費就拿了15萬,還不算鍛鍊了人才。
主創就不說了,國文社看似賺得不多,但這次試水電視劇領域取得了成功,又順利將海晏、任豪等幾人拉到了國文社的大部隊當中,結果同樣很美好。
多方共贏,各取所需,這就是林為民追求的效果。
地方臺的版權賣出去了,作為這次投資收益最大的一方,週末劉燕明非常敞亮的在燕京飯店安排了一桌,來招待各位合作伙伴。
見了面,大傢俱是喜氣洋洋。
劉燕明還不忘邀請了汪碩、馮小剛幾人,他已經聽說了林為民投資好夢公司專案的事,大家現在也算是同氣連枝,有機會當然要好好交流交流。
“劇本寫的怎麼樣了?”林為民一見面就盯著汪碩。
一提到劇本,汪碩就難受的渾身癢癢,“快了,快了!”
馮曉剛向林為民解釋道:“再有十場戲左右就能寫完了,碩爺這次特認真。”
林為民問汪碩純粹是想給這孫子一點壓力,問完了他也沒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