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之前,浩浩蕩蕩的打擊偷瞞漏報票房專項行動進行的如火如荼,國內的電影發行系統當了幾十年的大爺了,還是第一次接受如此強悍的專政鐵拳。

在93年電影改革之前,對於國內電影市場影響力最深的並非是廣電部和電影局,而是中影公司。

別看中影只是個正局級單位,但中影公司的經理是由政府一把手直接簽發任命書的,其財務直接對接財政部,有電影行業蓄水池之稱。

93年之前中國所有電影執行統購統銷政策,等於所有的電影發行權被中影壟斷,而且是定價壟斷,很多時候製片廠連利潤都吃不到。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的管理職能,理論上說是在廣電部及電影局手中,但真正要落實很多政府檔案和政策,離不開中影公司的配合和執行。

而且在各省、市、縣也是如此,因為中影掌握著發行大權,國內所有各級發行公司,都在中影的羽翼和陰影之下。

因而,前些年國內電影界時常有人感嘆:“憾山易,撼中影公司難”。

可是,從今年開始,情況慢慢有點不一樣了。

廣電部提出的改革竟然在上面獲得了透過,電影發行不再是中影公司的專屬特權,一下子就讓中影公司陷入了被動。

更兼有田從明這個強有力的副部長極力拉攏國內的各大電影製片廠、省市兩級發行公司,中影公司的影響力如今岌岌可危。

在執行統購統銷的年代,中影公司一家獨大,第一個對它不滿的就是各地製片廠,其次就是地(市)、縣兩級發行公司。

矛盾的焦點自然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在國內的電影發行放映系統,中影公司吃肉,省級發行公司喝湯,地(市)、縣兩級發行公司聞味兒。

製片廠最慘,它屬於自帶乾糧。

因此,廣電部提出電影改革各地製片廠第一個搖旗吶喊,然後便是地(市)、縣兩級發行公司。

燕京電影發行公司是省級發行公司,之前對於電影改革的態度很曖昧,一直按兵不動。

年初燕影廠引進《黃飛鴻3:獅王爭霸》,滬上、江蘇、魯東等的幾家省、市級發行公司率先響應,賺了個盆滿缽滿,燕京電影發行公司看得眼饞不已。

這次《霸王別姬》上映前,聲勢浩大,燕京電影發行公司半推半就的加入,電影一上映,吸金能力較之《黃飛鴻3:獅王爭霸》更勝一籌,徐經理無比慶幸當初做的決定。

可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

專項行動這根大棒子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落下,各地電影發行公司剛嚐到《黃飛鴻3:獅王爭霸》和《霸王別姬》的甜頭,一棒子便被削的懵在當場。

這一拉一打,廣電部和電影局的青面獠牙終於展露在各級電影發行公司面前,讓他們意識到他們這個正兒八經的上級單位可不是泥捏的。

現在中影公司連專屬發行權力都被剝奪了,自身難保,更何況是他們這群小弟和弟中之弟。

據傳言,這次的專項行動就是林為民攛掇著田從明乾的。

而且有可靠的小道訊息宣稱,田從明有意將林為民調到廣電部,電影局局長老滕馬上就要退了,田從明想讓林為民接班。

如果林為民真要是接了滕進賢的班,那可就是發行系統的半個領導,以他的年紀,哪怕是耽擱十年,也不過四十出頭,到時候再上一個臺階,可就是發行系統名副其實的領導了。

在官場有句話,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

老同志,哪怕是你的頂頭上司,歲數在那裡擺著呢,潛力就那麼大。

可年輕人不同,尤其是像林為民這種年輕人。

這廝在國文社總編輯任上都待了兩年了吧?還沒過三十五呢,哪怕是不調到廣電系統,在出版系統內繼續待著,也很可怕啊!

畢竟才三十三歲!

汪碩和徐才人走後,徐經理在擔憂自己的表現得罪了人,大家都在悄悄的議論著剛才的事。

連韓壯壯也湊到林為民身邊,嘀咕道:“你幹嘛為難一個小姑娘?”

“我不為難她,你舅媽為難我啊!”林為民說道。

韓壯壯對林為民的話自動過濾,老舅這個人嘴裡從來不說實話,總是把心思藏在玩笑話後面。

“伱就不怕這事傳出去,有損你的形象?堂堂大作家、大領導,為難一個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