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這可是另外的價錢!(第2/3頁)
章節報錯
林為民爽快的舉起一杯酒,“韓記者這個標題起的好,當浮一大白!”
眾人共同舉杯。
兩天後,一篇標題為《陝軍東征》的文章,發表在《光明日報》第二版頭條之上。
“1988年,陸遙用三冊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震動了中國文壇。1990年,程忠實六年磨一劍,帶給中國文壇一部《白鹿原》。
三年之後,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原因,陝西文壇幾位實力作家的作品在1993年春天的這個時間點,齊齊匯聚在了燕京。
賈平娃的《廢都》、高劍群的《最後一個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這三部長篇,據說一部比一部分量重,都有雄心問鼎中國長篇創作最高獎雁冰文學獎。
巧合的是,這五部作品都發表、出版於國民文學出版社。
這一次三位陝西作家的力作登陸燕京,震動了燕京文壇,被首都評論界稱為‘陝軍東征’。
陸遙、程忠實、賈平娃、高劍群、京扶等五人也因此被稱為‘陝西文壇五虎上將’……”
《陝軍東征》這篇文章並不長,僅有不到兩千字,先是丟擲了“陝軍東征”和“陝西文壇五虎上將”這兩個概念,然後又著重介紹了《廢都》《最後一個匈奴》和《八里情仇》這幾部長篇和創作內幕。
因為是發表在《光明日報》這個國家級媒體上,而且還是二版頭條,《陝軍東征》發表之後,立刻在燕京文學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緊跟著,數日之後,《文藝報》也跟進做出了相關報道。
然後便是國內各地的地方媒體陸續報道,尤其是SX省內的多家報紙,對自己人在燕京引起的這一場輿論狂潮進行不遺餘力的報道。
1993年的春天伴隨著《廢都》的熱賣,“陝軍東征”這個文化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國文壇。
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之內,“陝軍東征”和“陝西文壇五虎上將”這兩個概念不僅響徹中國文壇,也成為了國內無數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這一波媒體的大規模報道潮之中,國文社順勢出版了高劍群的《最後一個匈奴》,首印十萬冊,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便銷售一空。
發表在第五期《當代》上的《八里情仇》也因為這一波熱潮,獲得了讀者們的關注本身質量不俗,發表之後口碑爆棚,也讓這一期《當代》迎來了今年以來的第一次銷量高峰,順利突破200萬份。
也因著“五虎上將”的名聲不斷傳播,很多讀者對於京扶的《八里情仇》也充滿了好奇,有不少人來信催促國文社儘快出版,促使《八里情仇》在發表僅不到半個月之後便將出版提到了日程上來。
而促成這一切的林為民,最近這段時間在陝西文壇的聲望已經達到了巔峰。
從陸遙的《平凡的世界》開始,到京扶的《八里情仇》,這些年來陝西幾位實力派作家能夠一次又一次震撼全國,離不開林為民這個幕後推手。
高劍群、賈平娃等人在回到西安之後,一遍又一遍的對別人說起林為民對陝西作家們不遺餘力的推廣和支援,視如恩師一般。
時間到了五月中旬,布老虎叢書的宣傳、審稿和出版都已經逐漸走入了正軌,林為民的工作也總算是能輕鬆了一點。
這天傍晚下班,他先是帶著編輯組十六個人去外面吃了頓飯,然後才回了家。
回到家中,陪著小豆包玩了一會兒,家中的電話響起。
林為民接起來,聽對面說了幾句,臉上露出幾分笑容。
“恭喜你們了!伱們為中國電影創造了歷史!”
說了兩句,他便放下了電話。
陶慧敏抱著小豆包,問道:“誰的電話啊?”
“程凱歌,從戛納回來的,《霸王別姬》得了金棕櫚大獎。”
陶慧敏驚喜道:“呀!金棕櫚啊!”
她眼神怪異的看著丈夫,“你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意料之中的事應該有什麼反應,“我既不是導演,又不是編劇,更不是演員,有什麼高興的?”
陶慧敏愣了一下,好像也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