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了就是總編,用不著就是為民,嗯,很真實。

高賢駿著急了,“總編……”

林為民擺了擺手,“這回就這樣吧。老賀,我可跟你說好,以後再有這種事,我可不能再讓布老虎這邊吃虧了。”

賀啟智要回了《八里情仇》,心情大好,點頭道:“沒問題。”

等兩人走後,林為民聯絡上了京扶,聽說因為自己的書稿引起了國文社的內部矛盾,京扶也有點不好意思,可財帛動人心,他還是沒打算將書稿轉投別處。

林為民只好勸道:“《廢都》的熱賣有他的特殊性,布老虎叢書也不是每一部都是這樣暢銷的。”

京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沒奢求自己的《八里情仇》能到《廢都》那種程度,但哪怕是《苦界》那種水準也行啊!

一個月30萬冊,賣個200萬冊應該不費什麼事。

弄明白了京扶的想法,林為民笑道:“《八里情仇》的成書質量很好,好好宣傳一下,就算是不入選布老虎叢書,一樣能取得不錯的銷量。”

京扶對他的話將信將疑,林為民又道:“不如這樣吧,《八里情仇》還是在《當代》發表,我們國文社安排儘快出版,同時大力宣傳一番,銷量肯定不會差的。”

林為民是國文社總編,能打電話來專程溝通這件事,已經讓自己很有面子了,他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京扶也知道自己再堅持就得罪人了。

“好,那就聽您的。”

總算是說通了京扶,林為民將這個訊息告知賀啟智和高賢駿,讓兩人把《八里情仇》的書稿交接一下。

忙完了之後,林為民忍不住嘆了口氣。

清官難斷家務事,要不是國文社自己內部出現這種事,他哪裡會給京扶打電話商量。

好在結果還是不錯的。

數日之後,《最後一個匈奴》作品研討會在國文社大會議室內舉行。

去年12月份,《最後一個匈奴》上半部發表在《當代》第12期上,因為僅有半部內容面世,所以作品研討會遲遲沒有舉行。

直到這個月《最後一個匈奴》下半部發表在了《當代》今年的第4期上,作品研討會才得以召開。

這些年,有名氣的作家在作品發表或出版後,別管反響如何,召開一場作品研討會似乎已經逐漸成了慣例。

這回《最後一個匈奴》的作品研討會,國文社照例邀請了一群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學者來,另外還請了兩位記者參與,等作品研討會之後,記者可以發點新聞稿,擴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大清早,一群人走進國文社。

文學是個圈,大家都在圈子裡混,彼此之間都很熟悉三言兩語便聊了起來。

韓曉慧是《光明日報》的記者,今天第一次受邀參加作家的作品研討會,看著眾人的熟絡,感覺很是好奇。

賀振邦是國立文學院院長、教授,也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今天特地受邀出席研討會,一見到林為民就熱情的說道:“為民,你們國文社這是要把陝西的作家一網打盡啊!”

林為民笑道:“校長,您說反了。不是我們要把陝西作家一網打盡,而是陝西作家們‘揮劍東征’啊!”

“東征?嘿嘿,這個說法有意思!”賀振邦說道。

在一旁的韓曉慧聞言,心中一動,看向隊伍中的幾位陝西作家,若有所思。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