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輕心裡不屑,這幾本書拿什麼跟《千與千尋》比?

《千與千尋》去年6月開始在《兒童時代》連載,用了八期時間將《兒童時代》的銷量硬生生從每期40萬份提升到最後一期的近400萬份。

用一部創造10倍銷量的漲幅,起點不是1000份、不是1萬份、不是10萬份,而是整整40萬份,放眼中國百年期刊史,這種情況聞所未聞。

400萬份銷量,代表的就是至少400萬個讀者,而且因為兒童文學的特性,每個小讀者的背後有父母親、有同學,這個讀者數量再翻一倍都不誇張。

《千與千尋》單行本上市後,連續重新整理國內圖書的銷量記錄,眼下出版將將兩個半月時間,銷量已經無限逼近300萬冊。

這種情況下,拿《廢都》這幾部跟《兒童時代》比。

領導,您多多少少有點不理智了。

《千與千尋》在國內兒童文學界引發的轟動是空前的,兩個月逼近300萬的銷量別說是在兒童文學界,哪怕是在中國近當代文學史上,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這裡面有本身的功勞,也與先連載、後出版的形式有關,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裡,《千與千尋》發展出了足夠多的讀者和潛在讀者。

有了這個龐大的讀者群體的推波助瀾,和他們那病毒式的傳播才有了《千與千尋》曠古未有的銷量奇蹟。

現在不僅是國文社,連國內很多出版界和文學界的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千與千尋》會用多長時間打破1000萬冊這個數字。

雖然眼下《千與千尋》的銷量還未突破300萬冊,但所有人都明白,這部的終點不可能盤亙在七位數上,連八位數的銷量都只是時間問題。

要知道光是連載《千與千尋》第八期的93年《兒童時代》1月號的銷量就突破了400萬份,這400萬份的銷量跟《九州英雄志》的400萬份的含金量截然不同。

《九州英雄志》的銷量是用兩年時間一點一點漲上來的,讀者可能很喜歡上面刊發的某部作品,但對於雜誌本身的喜愛一定是高於作品的。

但《兒童時代》不同,從原本的每期40萬份的銷量漲到現在的400萬份銷量,它所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連載了《千與千尋》。

讀者們對於《千與千尋》的喜愛要遠高於對雜誌的喜愛,這一點從《千與千尋》連載結束之後,《兒童時代》銷量應聲下跌也可以看的很清楚。

《兒童時代》今年的二月號上個月上市後,到現在一個多月時間,只賣出了220萬份,接近腰斬。

三月號上市半個月,銷量又僅到二月號的一半,堪稱斷崖式下跌。

這過山車一般的銷量自然讓兒童時代社上下感到一陣揪心,但他們也很清楚,銷量高漲並非是他們的功勞,那麼銷量暴跌自然也不是他們的過錯。

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為林為民想給剛出生的女兒寫一部童話故事而已。

作為雜誌的主編,邱士隆看著近兩期的銷量,心驚肉跳。

但理智告訴他,不要貪心,更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只要上半年過後,《兒童時代》的銷量能夠保持在每期五六十萬份的水平,那對於雜誌社來說,就是巨大的成功,也是他這個主編難以磨滅的成績。

畢竟這幾年,除了通俗文學的銷量在上漲,其他文學作品和刊物的銷量都在下跌,一年時間內能夠有一二十萬分的銷量漲幅,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更何況在這一年當中,他們已經創造了《兒童時代》前所未有的歷史。

《兒童時代》的創造歷史是《千與千尋》帶給他們的,但同時,《千與千尋》也在不斷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的歷史。

在3月下旬之前,所有人都非常堅信這一點。

可誰也沒有想到,在《千與千尋》在國內圖書市場大殺四方的時候,竟然又有另一匹黑馬從天而降。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