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頌》走的是路子既非歷史,也非戲說,而是在歷史框架內進行虛構,而且這種虛構是充滿爭議和顛覆性的,片中江文飾演的嬴政說過一句臺詞,“歷史由我來書寫!”

這句臺詞很難不讓人理解為是導演藉著角色的口來宣傳自己的私貨。

《秦頌》若是完全的戲說,也沒什麼關係。可它偏偏又注重歷史細節,但敘事上又不參考史料記載,電影中的歷史就成了文學文字的語境,完全背離了我D一貫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所以它的被封也就不奇怪了。

林為民對於《秦頌》並不陌生,對於這部影片上映當年的種種新聞也有所瞭解,自然會規避掉其中的問題,對《英雄》中的角色進行名字上的虛化處理,也是為了避免遇到《秦頌》的問題。

《英雄》要拍的是商業大片,又不是要真實的還原歷史,完全沒必要鑽那個牛角尖。

章藝謀跟林為民聊了心中的苦悶與焦慮,得到了林為民的寬慰。

到最後林為民神神叨叨的說道:“周曉文那個人的電影你也看過,太過文藝,《秦頌》這種投資的電影,如果他還是按照以往的觀念和節奏來拍,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票房、口碑雙輸。人不能既要又要,你只要認準了拍一部優秀的商業化電影這個觀念,結果一定不會錯的。”

林為民的話非常篤定,讓章藝謀心中莫名的就升起一股自信來。

沒錯,我要拍的是商業化大片,要貼近觀眾。

與林為民交談一番,章藝謀心中又找回了些許自信。

但林為民很清楚,這種自我懷疑和篤定將會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時時刻刻的糾纏著章藝謀。

因為他做的,是一件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哪怕是投資4000萬、眾多明星大腕雲集的《秦頌》也無法與《英雄》相比。《秦頌》的本質,仍舊是一部披著大片外衣的作者電影。

而《英雄》則是一部徹頭徹尾以完全商業化為主的電影,包括林為民在指導佟鍾貴和謨言創作劇本時,也是嚴格遵照著商業化的創作模式。

尊重創作本身,尊重觀眾,才是作品成功的前提,內涵深刻與否並非重點。

又過了兩天,李新突然找到了林為民的辦公室,並給他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上一期的《紅豆漫畫》銷量在昨天正式突破了600萬份。

單期600萬份的成績可喜可賀,這不僅後來居上超越了《畫王》的銷量,也讓《紅豆漫畫》成為了國內通俗讀物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刊物。

自85年之後,國內的通俗讀物蓬勃發展,湧現出一大批銷量極其出色的刊物,比如《大眾電影》《今古傳奇》《故事會》等。

《大眾電影》當年曾創下單期900萬份的成績,但那只是曇花一現,近些年隨著電影行業的沒落,《大眾電影》早已不復當年榮光。

而近些年來,通俗文學領域刊物的頭把交椅一直被《故事會》所壟斷,銷量常年維持在500~600萬份之間。

前幾年,通文社相繼創辦了《九州英雄志》和《紅豆》,《九州英雄志》銷量橫亙在每期400萬份多年,《紅豆》的銷量曾在去年因為與《花季雨季》電視劇的合作,銷量一度超越《故事會》,但銷量很快回落到不到500萬份。

《紅豆漫畫》去年下半年創刊號才發行,僅用了不到一年便成功打破了《故事會》600萬份的藩籬,這一切離不開《千與千尋》漫畫的助攻。

自發表算起,《千與千尋》已面世三年多時間,不提連載於《兒童時代》時看過它的讀者有多少,僅僅是國文社出版圖書的總銷量,至今就已經逼近1900萬冊,距離2000萬冊大關近在咫尺。

在中國出版史上,除了某些特定圖書之外,還尚未有哪一部圖書能夠達到如此驚人的銷量,這足以證明《千與千尋》的影響力。

乘著《千與千尋》原著的東風,《千與千尋》漫畫僅用半年多時間便幫助《紅豆漫畫》打破了600萬份銷量的記錄,既顯得一件順理成章,又讓人感到驚喜。

這畢竟只是一份少女漫畫刊物。

李新來找林為民,當然不單純是向林為民報喜。

《紅豆漫畫》成功打破記錄,不僅是通文社和國文社的喜事,同事也是出版署的喜事。

這份漫畫刊物可是“5155工程”的入選刊物,創刊不到一年便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對於啟動“5155工程”的禮部與出版署來說也是個好訊息。

“社長,我們的漫畫刊物這麼成功,出版的漫畫單行本的成績也不錯,我們的動畫公司是不是也應該成立了?”李新說道。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