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人未走,茶已涼(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次《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徹底完成出版,國文社終於放開了印刷量,整體印刷了5萬套叢書,其中《米國文學卷》的數量還要多了幾千套。
因為這套叢書規模的特殊性,所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僅在書店實體銷售,各地郵局、書報攤和售賣點僅接受預訂。
各地郵局、書報攤和售賣點的預訂略有滯後暫且不提,整套《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以15卷內容包涵了全世界36個國家的200餘部重要文學作品組成。
在開架銷售的書店當中,一眼望去,整架書架上都是裝幀精美且統一的叢書,蔚為壯觀。
嶄新的叢書上架銷售當日,便在全國各地的書店引發了搶購熱潮,其中尤以學生群體和公務員最多。
學生群體很好理解,這個階段正是他們讀書最多、閱讀量最大的時候。
而公務員們對於《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熱捧,則完全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的原因。
就像當年的《大明王朝1566》被傳為老人家的床頭讀物,《上帝保佑米國》被大領導親自審閱一樣。
但一套超過200冊的大型叢書,即便是平裝版的定價也超過了每套1599元,能夠一下子拿得出這筆錢的讀者其實並不多。
所以很多前來搶購的讀者,大多是合買,很多書店還接到了不少學校的預訂,一兩套叢書對於學校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這次大規模發售之前,《世界文學名著文庫》是禁止拆散零售的,各地書店都是在國文社的建議下按卷銷售。
畢竟書目繁多,受歡迎程度也不一樣,都是整套來的書,要是售賣過後剩下些殘缺不全的叢書,對於書店也不是好事。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發售之初,不少讀者對於國文社和書店的這種操作怨聲載道,不過經過了這幾年,他們也都適應了,大不了就合買嘛。
如此一來還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促進書友之間的交流。也因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這種操作,如今在全國不少地方還誕生了一批書友會,大家讀書、交流、互通有無,反而更多了幾分樂趣。
整個四月,中國文學界和圖書市場瀰漫著《世界文學名著文庫》所掀起的旋風,風靡全國。
首次整體印刷的5萬套全套《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以驚人的速度在銷售,還未到五月份,5萬套叢書銷售一空。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不同於一般圖書,其規模龐大,定價高昂,一套圖書定價1599元,精裝版更是高達4999元。
若以冊來計算,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這套叢書便達到了1000萬冊的恐怖銷量。
這其中有叢書本身的質量原因,也有幾年時間下來所形成的口碑和品牌效應的原因,但最關鍵的,還是這一波各級領導對於叢書的高度評價和媒體傳播。
近一個月時間,5萬套叢書,8900萬碼洋。
算上當月國文社其他圖書的銷售額,一套《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發售,直接將國文社的月最高銷售碼洋幹到了1.16億人民幣。
要知道國文社近兩年來的年銷售碼洋也不過4億人民幣左右,平均到每個月上,就是3000多萬,現在月碼洋翻了兩倍還帶拐彎。
5萬套叢書售罄的訊息傳來,國文社上下歡欣鼓舞,同時也充滿了震撼。
要知道國內的圖書市場年銷售碼洋也不過一百多億,按照《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銷售趨勢,到年末的時候說不定一套叢書就能佔據國內整個圖書銷售市場1~2個點的碼洋。
一套叢書VS一個國家的圖書市場,如同蚍蜉撼樹,可《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隻小蚍蜉還真就晃下了幾片落葉來。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完全體首度發行上架,創造了國文社歷史上前無古人的成績。
在國文社眾多職工的印象當中,上一次有這種熱潮應該是《千與千尋》與《廢都》銷量齊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