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一經發表便帶給中國文壇巨大的震撼,讀者、同行、評論家、文學研究者們被震動之餘,也在好奇一件事。

這的下部,林為民究竟要怎麼寫?

《當代》刊登出來這部的上部,正常是應該預告下部發表時間的,可《當代》卻並沒有提,讀者們去信詢問,編輯部的回答也是模稜兩可,著實令人鬱悶。

讀者們很難不懷疑這不是《當代》在故意吊讀者們的胃口,無恥啊!人怎麼能這麼無恥呢?

編輯部這幫編輯被讀者來信質問,他們也覺得冤枉,這事都是老賀辦的啊,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老賀為什麼敢這麼幹?還不是因為人家作者是社長,不對,現在都已經是董事長了,為所欲為啊!

當然了,大家也就敢私下罵罵,第3期《當代》的銷量都馬上奔著400萬份去了。編輯部今年的績效可全靠這部了,不,不光是今年的,說不定明年的也得靠人家。

可得把林董事長給哄好了,萬一《李建國》下部難產幾年,那可是對《當代》編輯部所有編輯切身利益的沉重打擊啊!

不到40天時間,刊載著《李建國》的第3期《當代》已經突破了360萬份,名作帶給一份刊物的加持是巨大的。

除了刊載林為民的作品,《當代》已經多年沒有嚐到過這種銷量暴漲的甜頭了,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4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文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讀李建國》。

《人民日報》的頭版刊登的是向來是國家大事,極少出現政治、經濟議題以外的相關內容,突然出現一篇關於的文章,讓很多熟悉這份報紙的讀者都感到驚奇不已。

文章並不長,寥寥四百餘字,佔據了頭版大約四分之一內容,內容樸實無華,無非是簡述內容,然後再加上一些感受,但最讓人驚奇的是文章署名。

“皇甫平”。

1991年春,《人民日報》上曾發表了一系列評論文章,《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

這一系列評論文章發表後在當時的海內外媒體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時也在國內的思想理論界引發了一次關於改革方向的激烈交鋒,而這一系列評論文章據說就是在時任滬上市長朱鐵相的領導下發表的。

現如今,皇甫平重出江湖,不是發表改革新思想,竟然是為了給一部站臺,這不禁讓所有了解內情的人咋舌不已。

而有心人細細品讀這篇簡短的評論文章也不難發現,其關注的重點恰恰是中所體現的關於改革方面的內容和積極向上的核心力量。

正如文章標題和內容所闡述的那樣,《李建國》的故事體現的正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人們聯想到朱鐵相一直在推行的政策,把兩者聯絡到一起皇甫平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這篇文章也就變得不奇怪了。

《人民日報》上的這篇文章毫無疑問又給《李建國》平添了一波巨大的關注,最明顯的反應就是公務員群體齊齊出動,到書店為《當代》貢獻銷量。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林為民的作品第一次受到這種待遇了,但以前多數都是出版以後,像這次這樣,在刊物發表階段便受到如此追捧,確實不多見。

《人民日報》上的文章發表的第二天,林為民正在開會,下屬進來說有電話,然後在他耳邊耳語了一句,林為民趕緊起身回到辦公室。

“領導好!”

“確實還沒寫呢!”

“說不好啊,創作這種事不是趕鴨子上架的事,急不來。”

“有時間我肯定寫啊,關鍵現在不是工作忙嘛。單位剛改制,還是您點頭的呢,您不會忘了吧?”

“是是是,寫好了我一定第一個給您過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