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那些貪圖小便宜,將到手的股票低價賣給馮曉剛的職工。

股票多賣了一折,賺了幾百塊錢,到最後卻虧了成千上萬。

虧麻了!

國慶節後的一個星期時間裡,國文集團內部的氣氛可謂是冰火兩重天,職工們每天討論的話題基本大半都是圍繞文華影視股價的。

在眾多後悔不迭的職工當中,於華的感受尤其特別。

一開始的股票他認購了,他甚至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利用謨言的份額又買了5000股的股票。

如今文華影視的股價翻了好幾倍,他也跟著賺了多十多萬元。

按理說,他應該高興才對,畢竟小金庫資金前所未有的充裕了起來。

可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如果當初,他沒有因為一己私心選擇用私房錢來買謨言那5000股股票,而是據實的跟老婆程虹商量拿錢,買下謨言剩下的那41000股股票,那麼現在成為百萬富翁的就是他了。

痛苦、懊悔、自責……這些情緒充斥著內心於華,尤其是每天晚上,當他回到家中,老婆程虹又告訴他文華影視的股票漲了多少,為了那2000股股票賺的幾萬把塊錢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這種情緒更加強烈。

以至於於華在納糧的時候分外的賣力,讓程虹一度懷疑他是不是幹了什麼虧心事。

好不容易把妻子的懷疑糊弄過去,於華又要面對謨言這個冤種朋友。

按理說,於華買了謨言沒買的股票,他應該高興的嘲笑謨言幾句才對,可偏偏他沒全買。

而謨言呢,完美的避開了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又將到手的財富拱手送給於華,雖然送的不多,可畢竟也是送了。他固然想嘲笑於華的投機未遂,可一想到自己也要被於華嘲笑,心中就倍感鬱悶。

到最後,兩人相看兩厭,決定最近這兩個月還是別見面了,免得互相傷害。

文華影視的上市帶給國文集團的影響仍在持續,《最後的大唐》的票房也在高歌猛進。

繼第一週拿下了1.15億元的票房之後,第二週《最後的大唐》再次砍下1.08億票房,上映兩週票房累計2.23億元。

打破《英雄》的票房記錄已經是板上釘釘,哪怕是《泰坦尼克號》這艘橫掃世界的大船,恐怕也撐不了多長時間,所有關心中國電影的人都不再懷疑這一點。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便到了11月中旬。

《最後的大唐》已經上映六週時間,隨著第六週票房的出爐,這部電影的累計票房達到了3.8億元,正式打破《泰坦尼克號》在去年創造的中國電影票房影史記錄。

同時,這個記錄也將隨著《最後的大唐》之後的持續上映而不斷重新整理。

不過這部影片畢竟已經上映一個半月時間,盜版早已氾濫,潛力基本耗盡,唯一的懸念就是是否能夠打破4億票房大關。

《最後的大唐》上映之後,文華影視的股票在經歷了三個漲停板,然後便是漲漲跌跌,在這段時間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態勢。

直到電影打破《泰坦尼克號》記錄的訊息見諸報端之後,文華影視的股價再度攀升,走出一波陽線。

雖然沒有漲停那麼誇張,但連續兩天超過6%的漲幅已經讓文華影視的股價逼近40元每股,市值也成功突破百億大關。

文華影視的股價大漲,帶給國文集團最直觀的改變就是這個冬天,國文集團提車的職工驟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