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遠景目標(第2/2頁)
章節報錯
“幾十萬、上百萬我是不敢想了,現在咱們的工資待遇在燕京城也不算低了,只要能一直繼續這麼保持下去就行。”有同事說道。
郭旭剛笑道:“你這話讓社長聽著得捱罵,要是光為了維持現狀,何苦改制?就是為了要更上一個臺階才要改革。”
“伱小子想的挺美,要不以後乾脆社裡人人一個月掙他三五千好不好?”
同事們鬨堂大笑,在人均月收入六七百塊的今天,談三五千的月工資,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眾人正說笑著就見林為民朝這邊走來,大家的笑聲低了下去,連忙問好。
林為民一一點頭,看著眾人說道:“剛才誰說以後要掙它個三五千來著?”
眾人默契的將目光看向一箇中年編輯,對方臉色窘迫,“社長,我不是那個意思……”
他的辯解被林為民的揮手打斷,林為民笑著說道:“我覺得這個目標不錯,可以作為社裡未來五年的遠景目標之一。”
“啊!”
不光是中年編輯,在場的眾人都驚訝不已。
林為民不理眾人的驚訝,說道:“事實上,咱們社裡職工去年的綜合收入水平應該超過了每個月1500元,月收入3000元,就是翻了一倍,我覺得改制以後三年之內實現這個小目標問題應該是不大的。至於5000元嘛,爭取五年之內實現。”
林為民的話音落地,周圍立刻喧嚷起來。
國文社是個大單位,員工人數多,受專業能力、工作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工資收入有高有低,但平均來看,單純的工資收入已經達到了800元左右。
再加上獎金、補貼和各種福利待遇,綜合收入還真就差不多,畢竟過節隨便發個微波爐就價值兩個月的工資,年底獎金一發就是好幾個月的工資。
“社長,三年就3000塊錢?那以後社裡一個月得給大家開出多少工資啊?”郭旭剛問道。
林為民笑道:“我說的可不是工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改制之後,一切以效益說話。”
眾人這才恍然剛才差點被三年月入3000元、五年月入5000元的大餅給嚇著,現在林為民這麼一說就合理了。
一切以效益說話。
社裡效益好,那大家的收入就能再上個臺階。相反,要是效益不行,那就別奢望收入提高了,不降就不錯了。
若是放在別的單位,已經習慣了旱澇保收的職工們聽到這話說不定立刻就會鬧起來。
可這幾年國文社經過林為民的薰陶,國文社的職工們早已習慣了這種風格。
“我今天說的這些話,大家回去可以廣泛傳播一下。我們改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有機遇,自然也有挑戰。大家拭目以待,看看社裡以後能不能實現我今天所說的話。”
林為民臉上的表情輕鬆,讓人感受到十足的自信,在場眾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自信來。
大家興致勃勃的討論著林為民的話,回到了工作崗位。
領完了過節福利,國慶節也到了。
林為民本來是打算好好放鬆放鬆的,結果30日晚上,張朝陽給林為民來了個電話。
今年以來,愛特信改名搜狐並推出了搜狐網頁,聚焦入口網站內容,這半年多時間內在國內網際網路市場跑馬圈地、大殺四方,手下無一合之敵,儼然已經是國內入口網站大哥大的姿態。
前幾個月,《時代週刊》要進行“全球50位數字英雄”的評選活動,張朝陽因為有米國留學背景和融資經歷成功入選其中,這對於他來說自然是個非常重要的榮譽。
隨著《時代週刊》“全球50位數字英雄”的名單出爐,張朝陽不僅在國內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網際網路創業英雄,也收穫了來自矽谷的關注。
前幾天,張朝陽飛去了米國,為搜狐的第三輪融資尋找投資人。
結果出乎意料的順利,多家投資公司對搜狐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且給出的估值都十分可觀,這樣的待遇較之當年張朝陽在米國尋找第一筆融資時的難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張朝陽給林為民打電話,自然是為了融資的事,國文社如今是搜狐的第二大股東,公司的融資事務需要獲得他們的同意。
搜狐順利獲得融資,林為民沒有不高興的道理,他唯一關心的是這一輪融資的估值是多少。
第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