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小心思(第1/3頁)
章節報錯
國務院組織的這次智慧財產權考察是應米方邀請,上飛機之前,大家早已被宣貫了一系列的紀律。
考察團落地米國後一路都是米國官方安排的行程,最先是考察了紐約幾所大學的研究所,又考察了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米國專利及商標局,它也是米國商務部14個下屬局之一,然後又去底特律考察了通用公司的汽車研究所。
一週時間,一半時間用來趕路,剩下的時間都是匆匆忙忙的走馬觀花。
因為是官方考察,紀律嚴格,時間又匆忙,林為民也不能約見朋友,這一週憋的相當難受。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買了幾份雜誌,《紐約時報書評》上,《明天別再來敲門》高高掛在暢銷書排行榜第三名的位置上,這部在米國上市已有半年多時間,仍舊能掛在這個位置上,足以證明它的受歡迎程度。
據羅傑·斯特勞斯之前所說,《明天別再來敲門》的銷量在9月份便已經突破了100萬冊。
“誒,為民,你瞧,這個上面是不是你的評論?”金瑩指著《紐約書評》上的一篇文章問道。
《紐約書評》聽著跟《紐約時報書評》差不多,但實際上是兩本雜誌它創刊於60年代,出刊時間有些特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週刊或者月刊,而是每月兩期,暑期每月一期,一年共二十二期。
《紐約書評》的使用者幾乎全部都是米國的高階知識分子,銷量雖不及《紐約時報書評》,但卻也因為讀者的整體水平高,影響反而更大,不過也因此沾染了一些高階知識分子的傲嬌勁,不太接地氣。
一直以來,《紐約書評》都堅持刊發深入而有見地的長篇書評,這種方式也就註定了他們的書評向來是不注重所謂“時效性”的,它們甚至可以刊發一部二十年前出版的的評論文章。
所以,《明天別再來敲門》的書評在這個時候刊出,也並不奇怪。
“不錯呦,都能看雜誌了?英語沒白學。”
“瞧不起誰呢?”金瑩狠狠的白了他一眼,不再理會他。
《紐約書評》上的這篇文章標題是《閃耀的人性光輝》,作者是蘇珊·桑塔格,林為民的老熟人。
蘇珊·桑塔格是作家,同樣也是一位評論家,出版過幾部評論集,在米國的評論界地位不低。
光看標題是看不出跟《明天別再來敲門》有什麼關係的,所以林為民的那一句確實有埋汰人的嫌疑,金瑩好歹也是看了不少內容的。
“寫的一般。”金瑩囫圇看了一段時間,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主要是作品不行,誇的太生硬了。”
林為民笑道:“小金同志,你這個話就違心了。伱可以說評論寫的不行,但說作品不行,就有點不實事求是了。”
兩人正鬥嘴的功夫,機場的廣播響了,他們即將踏上返程的飛機。
金瑩將手中的雜誌放到椅子上,有些遺憾的說道:“好幾刀買的,才剛看了沒一會兒。”
“拿著唄,回去讓他們看看就行了。”
金瑩沒有照林為民的話做,他調侃道:“就你這個謹慎勁兒,不當個國副級領導都屈才了。”
他的調侃又引來了金瑩的一個白眼。
回程的飛機上,林為民回想這一週的經歷,忍不住抱怨道:“跟著你們這幫官員考察實在是遭罪。”
這些天,考察團的人都混熟了,大家並不介意他的口無遮攔。
金瑩說道:“你別不識好歹,這次的考察團可是朱副相點名要你參加的。還有,什麼叫‘你們這幫官員’,你為什麼出現在這裡,你心裡沒數嗎?”
“我是事業編,我們不一樣。”
金瑩冷哼一聲,“牽強附會,無組織、無紀律,說的就是你這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