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死者為大(第2/3頁)
章節報錯
“啊,這樣啊!”小豆包思量著,臉上露出了天真燦爛的笑容,“那伯伯,你還是吃點藥吧,好的快些。”
石鐵生摸摸她的頭,“好啊!”
離開石鐵生家中後,大家並沒有四散而去,而是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站在樓下研究起石鐵生的醫藥費問題。
大家都很清楚,透析這種治療手段不治標也不治本,就是維持。
一次大幾百塊錢,放在97年這個時間裡,比很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石鐵生一週就要去一次,一年下來就是數萬塊錢。
隨著病情的加重,透析的頻率還會增加,可能會變成一週兩次、三次,治療費用也會成倍的增加。
石鐵生夫妻倆是有些積蓄的,但如此高昂的花費,撐得了第一年,也不見得能撐得住第二年。
鐵生是個要強的人,從來不會主動開口聊這些問題,但大家卻不想讓他們夫妻揹負這麼沉重的負擔。
眾人聊了幾句,意思是每家出一點解決石鐵生的醫藥費。大家的條件都不錯,這麼多人分擔石鐵生的醫藥費並沒有多大的壓力。
“行了,這事還是我來吧。”林為民不容置喙的說道。
眾人聞言誰都沒率先開口,曲小偉卻一拍手,“就等你這句話了!”
林為民笑罵道:“別人可以不出,你必須得出一份,狗大戶!”
“我再狗有你狗嗎?你出大頭,我出小頭。”
“行。”
“那就說定了。”
兩人玩笑間定下了這件事,眾人輕鬆的說笑起來。
短暫的國慶假期結束了,上班沒幾天,《王曉波文集》上市發售了,此時距離王曉波意外去世,恰好半年。
王曉波的去世十分突然,不僅是家人,連讀者們也猝不及防。
他生前不混圈子,也沒什麼文學界的朋友,《王曉波文集》的序言還是林為民作的。評論界對於王曉波的作品興趣也不大,有評價他的基本也是褒貶不一,總是揪著QS描寫這件事不放。
在王曉波去世以前,他的名氣不算大,讀者群體也不多,但在他去世的這半年時間裡,倒是有不少評論家開始懷念起了他,對他的評價也比以前高了不少。
我們中國人,總是信奉死者為大,反而對活著的人太過苛刻。
《王曉波文集》上市之際,國文社籌劃了一場關於他生前作品的研討會,到場的評論家均對於王曉波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口碑的逐漸逆轉,讓《王曉波文集》在甫一上市之際便受到了讀者們的熱烈追捧,這種追捧的力度比他在世時要大了很多。
《王曉波文集》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便賣出了超過5000套,這個數字看起來不起眼但對比王曉波以前的名氣,可以說是巨大的跨越。
可惜這一切,王曉波再也看不到了。
再有幾天就是霜降了,林為民接到了電話,他被上面安排成了國務院智慧財產權考察團的一員,過兩天跟團赴美考察。
林為民對著電話抱怨道:“你們這哪裡是商量,分明就是通知嘛!”
電話那頭的小年輕略微有些尷尬,“林老師,我們這個智慧財產權考察團還是很有意義的。貴社現在不是在搞智慧財產權開發嗎?正好可以藉著這次的機會到米國去實地考察一番,說不定可以對今後的工作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抱怨歸抱怨,林為民也不會為難一個負責通知他的小年輕,“知道了,我這邊協調一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