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排片增加,那麼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的排片就必然減少,一眾炮灰不必提,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6月9日上映,上映前幾天勢頭不錯,首周取得了2860萬元的票房。

按照以往的票房走勢規律,第二週的電影票房應該至少有4000萬,差不多第三週就可以實現票房破億,這個結果讓製片方有些失望,但也算勉強可以接受。

《鴉片戰爭》投資巨大,想依靠國內票房回本,起碼得有2.5億的票房才有希望,這在如今的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延期放映的話,最後的總票房落在1.5億應該輕輕鬆鬆。如果後續海外上映和版權銷售順利的話,回本還是有希望的。

可現實卻狠狠給了《鴉片戰爭》的製片方們一個狠狠的巴掌。

電影第二週票房1640萬元,第三週票房1120萬元,累計票房5620萬元。

上映二十一天,票房破億,遙遙無期。

《鴉片戰爭》頹勢盡顯,連拿1億票房都費勁,更別說1.5億票房了。

電影票房走勢不理想,自然是因為觀眾不買賬。

上映最初幾天的虛火過後,這部電影真正的受歡迎程度顯露了出來。

《鴉片戰爭》並不是一部能夠達到寓教於樂、雅俗共賞的電影,再加上如今《英雄》一上映便有烽火燎原之勢,幾乎斷送了《鴉片戰爭》後續票房的所有可能性,對於這部電影來說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英雄》上映三天,《鴉片戰爭》排片量呈斷崖式下跌。

當然,被《英雄》擠壓排片空間的受害者不僅只有《鴉片戰爭》。

實際上,只要是跟《英雄》同期的電影,無不深受其害。

院線放映是市場競爭最殘酷的階段,一座那麼大的電影院放在那裡,場地、人工、複製……每一樣都是成本,電影院的排片自然是要有一個優先順序的。

誰能給我賺錢,誰的排片場次就多。

上映第三天時,《英雄》連上午第一場的放映廳內都幾乎坐滿了觀眾,這樣的電影他們怎能不給排片?

不僅要給還要大給特給。

畢竟像《英雄》這樣的電影可不是每年都有,各地電影院自然要趁著這一波機會好好賺它一波錢。

這年頭沒有完善的統計系統,誰也不知道《英雄》在全國範圍內的排片到底佔了多少比例。

但是賣出去的複製數不會騙人,《英雄》上映的最初幾天內中影和燕影廠幾乎每天都要發出上百份新的複製。

當電影上映剛滿一週時,幾家發行單位梳理手中的資料,竟發現《英雄》的複製發行數已經達到了550份。

看到這個數字,所有人無不驚詫。

要知道如今國內發行系統內也不過600家電影院,《英雄》的複製發行數能夠達到550份,證明《英雄》的上映規模已經覆蓋了全國九成以上的電影銀幕。

而且按照不少市、縣一級發行公司的習慣,他們是捨不得給一家電影院單獨供應某一影片的複製的,通常都是幾家電影院共享一個電影複製。

反正看的電影觀眾也沒那麼多,大家勻一勻就對付過去了。

要知道這年頭的電影院不像後世已經發展起來的連鎖影院,動輒就是好幾個放映廳,現在很多電影院通常就是一個放映廳。

《英雄》的複製數達到550份,證明了肯定有相當數量的電影院是全天都在放映這部電影,壓根沒有別的影片的放映空間,這才是最可怕的。

大家都是浸淫電影行業多年的老兵,看到這個數字哪裡會不明白其後背所代表的資訊。

《英雄》賣瘋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