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門時,他看到了正在踹棗樹的小豆包,她似乎是想把樹上僅剩的那幾個葉子給晃下來。

馬嘟嘟眼神中忍不住露出幾分豔羨,這就是出生就站在終點的孩子啊!

今年的元旦期間,最火的歌是《心太軟》,最火的電影是《不見不散》。

上映首周,這部電影取得了1420萬元的票房。之後的兩週,《不見不散》又分別輕取2250萬元和1640萬元,累計票房達到了5310萬元。

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很好,但業界的評價卻不高,不光是電影,對於馮曉剛這個導演的評價也是如此。

《大眾電影》上的那篇文章影響力確實不小,雖然讓馮曉剛出了大名,但也讓他被圈內人給恨上了。

眼下電影馬上就要突破6000萬,馮曉剛手握兩部6000萬票房的電影,不遭人恨都沒天理。

《不見不散》很火,文誠出品的電視劇《我的大學時光》也不遑多讓。

這部電視劇自元旦在央視播出後,收視率一路走高,劇集的集數不長,只有26集,昨天剛剛結束播放,大結局收視率達到了31%。

《我的大學時光》的宣傳重點一直都是《花季雨季》續集作品,演員也都是原班人馬,故事背景從高中升級為大學,自然受到了電視觀眾們的熱捧。

但收視率不及《花季雨季》也是事實,綜合觀眾評價來看,電視劇的製作水平中規中矩,不算特別出彩,但也沒犯什麼大的錯誤。

製作《花季雨季》的時候,文誠影視剛成立不久,這個專案又得到了林為民的重視,整個公司為了這部電視劇都耗費了極大的心血。

現在文誠影視同時製作四五部戲,《我的大學時光》的製作水平確實不如《花季雨季》,這歷來也是續集作品的通病。

導致《我的大學時光》不及前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央視整體收視率的下滑。

其實也不僅是央視,全國各地電視臺的收視率趨勢都是如此。

改革開放之前,電影是國內當之無愧的主流娛樂方式。

進入八十年代,電視機逐漸普及,電視劇成了大眾最喜歡的消遣娛樂方式。

到了九十年代各種娛樂手段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業餘生活也越來越豐富,電視、電影在娛樂領域的統治力也在逐漸下滑。

別看文誠影視的幾部爆款電視劇動輒就是百分之二三十、三四十的收視率,但去年一整年,央視一套所播出的電視劇裡,收視率破十的作品屈指可數。

對比來看,《我的大學時光》取得如此成績,也算是優秀的。

最主要的是這部續作的吸金效率可要比《花季雨季》強多了,央視首播的採購價格照比《花季雨季》的20萬每集提高到了25萬,這絕對是央視歷來採購劇集的最高標準,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就是劇王的水準。

另外在《我的大學時光》製作期間,就有國內眾多省級電視臺、上星衛視前來求購。

前作《花季雨季》在央視播出打破了50%的收視率,各地播出的收視率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現在續集要出來了,這些電視臺自然趨之若鶩。

各方的爭搶,導致《我的大學時光》版權費用一路高漲。

央視首播後,電視劇二輪播出的版權費用基本回攏,只留下一小部分尾款還未結。

3680萬元。

《我的大學時光》首輪、二輪版權費用創下了一個驚人的數字,算上未來持續不斷的收入,這部電視劇至少將為文誠影視帶來5000萬元以上的營收。

文誠影視的開年打了一個大勝仗,海晏走路都帶風。

從崑崙飯店跳出來,執掌文誠影視應該是他人生之中做的最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的正確性甚至可以比肩他以一個外行的身份用一年多時間寫出的那本《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帶來了他名氣、帶給了他榮譽,也帶給了他一定的財富。

但跳槽到文誠影視,卻結結實實讓海晏實現了階級躍遷。

他本身出身很好,紅色家庭,但這個東西在他成年之後對他的幫助並沒有那麼大。

進入到警察系統,靠著自身的能力和長袖善舞,他最後混到了崑崙大飯店的經理職務,每天迎來送往,接觸到的人級別還不低。

但這種職務就像是那些奢侈品櫃檯的櫃姐,她們賣的都是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奢侈品,成天面對著的都是身家千萬、億萬的富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很容易給她們一種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的錯覺。

說穿了,這份工作的核心仍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