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東海文學鉅獎(第3/3頁)
章節報錯
於東走後又過了兩天,林為民突然接到了石鐵生的電話,告訴了他一個好訊息。
石鐵生的短篇《老屋小記》獲得了之江《東海》文學月刊主辦的“東海三十萬元文學鉅獎”的金獎,獎金五萬元。
電話中,石鐵生的語氣有些激動。
他之所以這麼高興,得獎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五萬元的獎金。
石鐵生從事寫作多年,但產量並不算高,很多作品發表後反響不錯,但結集出版後的銷量卻都一般,五萬元獎金幾乎抵得上他兩三年的收入,對於生活一向不算富裕的他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訊息了。
林為民聽到這個訊息也很為石鐵生高興。
去年《大家》雜誌社聯絡到石鐵生,提出只要他將《務虛筆記》拿到《大家》上發表,就可以獲得《大家》與紅河捲菸廠合辦的“大家·紅河文學獎”的10萬元大獎。
可石鐵生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也寫不了幾部長篇,最後還是忍著鉅額獎金的誘惑將這部交給了《當代》發表。
《務虛筆記》在《當代》上發表之後反響熱烈,評論界對於這部的評價非常高,但在讀者群體卻有些褒貶不一,這跟石鐵生的創作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前幾個月出版了,銷量平平,帶給石鐵生的收益也並不算豐厚。
現在《老屋小記》竟然又獲得了一個價值五萬元的金獎,也算是老天對石鐵生那股堅持的褒獎。
兩人在電話裡暢談了好一會兒,石鐵生說他還準備到杭城去領獎。
在後世,《東海》這個文學月刊的名字並不響亮,但它的歷史其實很悠久。
《東海》最早是之江省文聯的會刊,名叫《之江文藝》,創刊於1951年,1956年易名為《東海》,1964年停刊。後在1975年,複名《浙江文藝》,1978年又複名《東海》至今,是之江省唯一一本省級文學月刊。
改革開放後,這份刊物也煥發出了活力,銷量一度破百萬份,成為當時之江省內眾多作家的發軔之地。
1995年,國內的絕大部分文學期刊都面臨著生存難題,《東海》也不例外,雜誌社虧損,人心渙散。
這個時候趙銳勇調任《東海》文學雜誌社任社長兼主編,他從永康兄弟控股集團董事長李世清處化緣來了一筆資金,設立了“東海文學獎”,第一屆獎金30萬元,對外打出了“東海三十萬元文學鉅獎”的口號。
這個口號俗是俗了點,但如此鉅額的獎金確實為《東海》雜誌帶來了無數的關注,也讓“東海文學獎”甫一誕生,就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成為國內文壇最為人所矚目的事件。
“好好好,你去領獎,回來了我給伱慶功!”
兩人又說了一句,林為民心中高興,決定早退一會兒去石鐵生家給他慶祝一番。
他到了石鐵生家,得到這個訊息的朋友們也來了不少,大家都為石鐵生感到高興。
程西米熱情的張羅了一桌豐盛的晚宴。
這天晚上,大家聚在石鐵生家裡,暢談著文學與理想,歡聲笑語,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璀璨的文學時代。
林為民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0點多,他帶著幾分醉意沉沉睡去。
不知何時,一陣刺耳的鈴聲驟然響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