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親自動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今天於華見到林為民卻喜滋滋的遞來一份稿子,“林老師,殘墨的稿子到了,您看看!”
林為民接過稿子,看了不長時間,他便放下了稿子,說道:“稿子質量尚可,只是作為我們創刊號的當家作品還是不夠。”
於華心中不禁嘆了口氣,在他看來林老師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一點,殘墨的這部《風流俠丐》雖然跟金庸的作品比不了,但也稱得上是優秀了,可卻入不了林老師的眼。
“林老師,我們是不是可以放鬆一點要求?這真不是我們不努力!”
林為民擺擺手,“我明白。”
他沉思了片刻,將辦公室內的幾人都召集起來,說道:“這段時間大家組稿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我知道我的要求是高了一些。不過刊物的創刊號至關重要,稿件的質量,尤其是頭條作品的質量決定了我們刊物的前途,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眾人齊齊點頭林為民的想法他們當然理解,不過他的要求確實是高了一些。
因為要辦刊,所以他們這幾個月時間以來閱讀了大量的武俠圖書和刊物,以他們的眼光來看,近期組來的稿件與現在《今古傳奇》等雜誌上發表的作品質量相差無幾,有的甚至還要更出色,但能夠入林老師眼的卻不多。
“這樣吧,殘墨的這部《風流俠丐》質量還算不錯,就當作是連載的長篇之一吧。至於頭條連載的作品,你們就不要操心了,我來想辦法。”
林為民說完了這句話,於華等人鬆了一口氣。
別的稿件都好說,林為民在頭條作品上的稽核標準更是堪稱變態,於華幾人甚至懷疑林為民就是在用金庸、梁羽生的標準在找頭條作品,讓他們組這種標準的稿件,實在是為難他們了。
等林為民走後,李學剛、於華幾人討論了起來。
“誒,你們說,林老師不用我們組頭條了,他能從什麼渠道組稿?”劉茂文問道。
“那還用問嘛,肯定是從香江、灣島那邊約稿唄。林老師跟金庸熟啊!我算是看出來了,內地的這些武俠作家啊,暫時還沒有入得了林老師的眼的。”齊向華說道。
“胡說八道!你以為他們那邊的稿子是什麼好約的?用他們的稿件太麻煩了,得署裡批准才行。而且那邊稿費是什麼價?用他們那邊的稿件,我們刊物得賣什麼價位、賣多少本才能回本?”李學剛說道。
於華說道:“我覺得吧,林老師倒不是看不上我們內地的這些武俠作家,而是太看重我們刊物的這頭一炮,創刊號肯定是要一炮打響的。”
李學剛點點頭認可於華的話,“於華說的對。林老師的高標準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旗開得勝,他又不是不知道,真照他那個標準組下去,我們刊物能不能辦出來都是個問題。”
在幾人閒聊猜測林為民的想法時,林為民也在思考著關於頭條作品的問題。
齊向華所說的向香江、灣島地區作家約稿這個做法,其實林為民在最開始有創辦刊物這個念頭時就曾經想過,但很快就放下了這個想法。
原因也很簡單,太不現實了。
就像李學剛所說的,不僅是用稿上要上級部門批准,稿費標準也太高了。
林為民給武俠刊物規劃的版面是16開本、16印張,以小五號字型排版每頁800~1000字來計算,每期刊物至少要22萬字的內容,每期目錄中長篇連載兩部,中篇三到四篇。
像倪匡這種武俠名家,八十年代稿費便高達千字1000~2000港元,現在是九十年代,這個數字較之八十年代又漲了不少,隨便一個香江、灣島武俠名家的稿費標準換算成人民幣至少也是千字1000塊以上。
以一部長篇武俠20萬字來計算,就是20萬稿費,而這20萬字內容至多會發表到五期,核算到每期刊物上,光是為這一部長篇付出的成本就是4萬塊,算上其他稿件的稿費,再加上行政支出、印刷成本、發行成本、圖書折損等等,刊物的發行量至少要到10萬冊才能回本。
這年頭雜誌刊物有個銷量生死線,這個生死線通常是5萬冊,也就是說銷量超過5萬冊就能活下去。
可一旦用了香江、灣島名家的作品,這個生死線立刻翻了一番,變成了10萬冊。
儘管這年頭通俗讀物銷量都很高,但這樣的做法對於新生的刊物來說,還是太冒險了!
如果這是林為民個人辦雜誌,他可能會冒這個風險,但現在是給公家辦雜誌,他必須得謹慎。
編輯部的幾位同事在組稿這件事上已經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能聯絡到的作者都聯絡到了,但稿件的質量不是編輯能夠決定的。
林為民在頭條作品的標準上堪稱吹毛求疵,但他也不想再等下去了。
思考半天,為今之際好像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親自動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