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烈火烹油(第3/3頁)
章節報錯
馮曉剛心中狂喜,但理智告訴他不能一口答應下來,“不用了,太麻煩您了,家裡都做好飯了。”
“沒事,多副碗筷而已。”林為民說著起了身,準備吃飯。
那邊孫姐已經在擺飯菜碗筷了,馮曉剛又客套了兩句,見林為民態度不似作假,他才上了桌。
頭一次在林為民家吃飯,馮曉剛心中高興激動的同時,又帶著幾分小心拘謹,他跟林為民聊天的範圍也侷限在了藝術中心和海馬工作室上。
“前段時間幫夏鋼導演弄個劇本,我跟小龍一起弄的,燕影廠的領導很看好,一開始叫《陌生的臉有甜蜜的危險》,後來定稿的時候給改成了《大撒把》。男主演是優子,女主演叫徐凡,王志文女朋友。”
林為民認識夏鋼,以前買團結湖那套公寓的時候還是他帶自己去的。
“那個徐凡,是人藝的演員嗎?”一直吃飯沒說話的陶慧敏突然問道。
“對,她今年剛分去人藝。”
“我見過她好幾回呢,那姑娘長得可真漂亮,性格也好!用你們燕京的話,叫大颯蜜。”
馮曉剛笑道:“確實是漂亮,跟仙女兒一樣,我跟優子我們倆站人家跟前兒跟倆妖怪成了精一樣。”
他的話把餐桌上幾個女同志都給逗笑了,對他的印象都好了不少。
“這回對你來說是個好機會,說不定能一步邁進電影圈。”林為民道。
馮曉剛擺擺手,“您太抬舉我了,這我可不敢想,能混點稿費就不錯了,再說現在電影行業還不知道前景如何呢。”
八十年代以來,國內的電影市場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當中,每年都會誕生一大批優秀之作,其中的佼佼者還會海外折桂,為國爭光。
到了九十年代這兩年,電影市場卻出現了非常弔詭的一幕。
票房年年增長,去年已經突破了20億元大關,觀影人數卻節節下降。
觀影人數下降,票房卻漲了,自然是因為票價變貴了。
劇烈的通脹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電影作為百業之一也不能倖免。
票價漲了,看似對電影院、劇組、製片廠都是利好訊息,可問題就是現在的製片廠還是以靠賣複製為生。
八十年代以前,國內電影圈有這樣一句話:“看不看,七十萬!”
指的是在統購統銷政策下,中國電影公司會以每部彩色片70萬元、黑白片60萬元的價格收購全國各大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至於電影盈虧,就和製片廠們沒有關係。
這種方式在改開以前沒什麼問題,可到了七十年代末,全國各地的製片廠就扛不住了。
1980年,全國八大電影廠的領導在燕影廠開會,和中影公司商量影片售賣優質優價的可行性,以替代當時無論片子成本、質量,中影一律以一刀切價格收購的模式。
這次會議後,每部片子的價格上升到90萬元。收購價雖然漲了,可製片廠們盼望的優質優價卻並沒有實現。
隨著物價越來越高,製片廠每部電影的平均成本已經越來越高,到了八十年代末,國內製片廠每部電影的單片成本已經接近100萬元,很多製片廠都處於拍一部片子就虧一部的囚徒困境。
而且在這種政策下還有個問題,就是款項結算不是簽約給付,製片廠的片款收入要先由中國電影公司墊付,再按實際的複製訂購量結算。
說白了,就是中影公司拿了製片廠的複製賣給各地電影院,電影複製賣得好了皆大歡喜,但如果電影複製賣的不好,製片廠還得退款給中影,這種情況更讓各地製片廠的經營不利雪上加霜。
而且還最奇葩的一點是製片廠收取的複製款中是含有電影的版權費的,發行公司在購買複製時,同時也獲得了電影的版權,製片廠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電影,版權竟然還要給發行公司,簡直可笑。
所以,這兩年裡,雖然國內的電影市場票房飆升,看似繁花似錦,實則不過是烈火烹油,種種隱患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哪怕是馮曉剛這個門外漢都看得清清楚楚。
“呵呵,有才華的人到什麼時候都不需要抱怨環境,我對你有信心!”
林為民的誇獎讓馮曉剛有些激動,他舉起手邊的茶杯,“林老師,我以茶代酒敬您一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