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無愧於‘人民’二字(第2/3頁)
章節報錯
知道當領導的最怕什麼樣的下屬嗎?
他不怕你能力出眾、不怕你積極向上,就怕你無慾無求。
面對這樣的下屬,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供起來。
這一招,林為民在老覃的身上看得清清楚楚的,這條老鹹魚,前幾年可把他害慘了!
現在,這份待遇也應該讓領導享受享受了。
六月中旬,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新聞輿論上關於《一個都不能少》和大學生支教的討論已經逐漸平息。
這段時間以來,第四期《當代》的總銷量突破了300萬冊,成為了《當代》歷史上為數不多單期突破300萬冊銷量的刊物。
國文社準備趁熱打鐵推出《一個都不能少》的單行本,時隔兩年多時間再次出版林為民的作品,國文社一如既往的重視,單行本首印50萬冊。
四月份的時候,程忠實的《白鹿原》在國文社出版,首印數也不過十萬冊。
當然了,《白鹿原》的質量絲毫不遜於《一個都不能少》,上市發售兩個多月以來,已經加印兩次,銷量突破了26萬冊,大大出乎了國文社的意料。
本以為首印10萬冊已經是非常大膽的數字,沒想到還是低估了這部的潛力。
前兩次手忙腳亂的加印後,在林為民的建議下,國文社做了一次大膽的決定,再次加印《白鹿原》的印數提高到了30萬冊,極大的緩解了市場和讀者對於這部的渴求。
從發表到出版,《白鹿原》走出了讓無數文學界同仁豔羨的上揚曲線。
究其原因,不僅因為擁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還有它驚人的真實感、厚重的歷史感、活靈活現的人物塑造和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作家一生的幸福,是能為人類寫一部書。
程忠實在年近五十之時,為自己寫出了可當作“墊棺作枕”的傳世之作,無疑是幸福的。
這種幸福具體的體現就是稿費,連續三次加印一共46萬冊,按照國文社和程忠實的合同約定,光是這一部分加印數量的稿費就有46000塊錢,比他此前收到的第一筆出版稿費還要多,也再次創下了程忠實創作生涯的稿費記錄。
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連續三筆共四萬多塊稿費,讓程忠實完全沉浸在了作品大賣的喜悅中。
就在這時,為了適應物價上漲等新情況,經國務院批准,《書籍稿酬暫行規定》進行調整。
其中,印數稿酬由原來每萬冊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提高到每萬冊按基本稿酬的8%付酬。
對確有重要學術理論研究價值而印數較少的專著,印1萬冊以內,由原來的按基本稿酬的20%提高到30%付酬。
基本稿酬計算標準為著作稿每千字10元~40元,翻譯稿每千字8元~35元。
按照新規提高後的印數稿酬來計算,程忠實所收到的印數稿酬應該還要高出現在60%才對,有陝西文協的同事攛掇程忠實,讓他去跟國文社談一談,將合同約定的印數稿酬按照新規提起來。
“國文社待我不薄,這樣的事我不能幹!”程忠實如是對同事說。
稿酬新規程忠實也看了,同事們只注意到印數稿酬的變化,卻沒有注意到基礎稿酬的變化,現在已經漲到了最高千字40塊,看著比以前多了,可國文社給他的基礎稿酬可是在新規出臺前就漲到了千字40塊的。
不僅如此,還有這些年和林為民的交往,他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程忠實斷然不可能做出去找人家提價的事情來。
程忠實這樣想著,沒有去主動找林為民和國文社,不想林為民卻主動找上了他。
“老程,什麼時候有時間,過來把合同重新籤一下。”林為民在電話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