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民想到這裡,猛然警醒。

不對啊,這不是在變相削我的權嘛。

剛才還以為老程打算秋後算賬,沒想到報應來的這麼快。

老程,我低估你了!

“你那是什麼眼神?”程早春語氣有些不太好。

“啊?沒什麼,沒什麼,我就是在想這份工作應該怎麼推進。”

程早春聞言點了點頭,“這位需要我們幫忙的作家叫梁鳳怡,從事文學創作工作時間並不長,不過產量很高,已經陸續創作了多部。”

林為民聽了程早春的介紹,對於梁鳳怡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後世這位在香江文壇有些名聲,寫的作品多以都市生活和豪門恩怨為主,其中很多都改編成了電視劇。

“領導,這位作家的作品過於通俗了吧?”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林為民主持《當代》以來,一直在強調文學作品的通俗性,也推動了很多通俗性極強的作品的發表和出版,但這個“通俗”是指在文學的範圍內。

他倒不是歧視通俗文學,他的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國文社自創社以來的理念。

國文社的第一任社長馮雪豐先生曾經給國文社的出版工作定過調子:古今中外,提高為主。

創社四十年以來,國文社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不管是國內、國外、古時、今日,只要是能夠哺育中國人精神的作品,都可以編、可以出版。

但是,這個範圍更多的被侷限於純文學領域。

通俗類作品國文社不是沒出過,只是外界的評價很不好。

“人民文學”這四個字,很大程度上了代表一國文學領域的最高標準,一旦跟“通俗文學”沾上邊,文學界、評論界和讀者群體第一時間就不滿意了。

這不是自甘墮落嗎?

程早春臉色凝重,“這個問題,我當然也是考慮過的。不過這次的情況不太一樣,有一些政治成分的考量……”

聽他這麼說,林為民頷首,表示理解。

桶站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另外……”

程早春嘆了口氣,“這兩年外界環境的變化很大,其實我也明白我們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想跑出去。就把這次引進梁女士的作品當成一次有益的嘗試吧!”

林為民眼前一亮,“社裡以後要在通俗文學方向發力?”

程早春連忙否認,“我可沒說過這話,你不要瞎傳。”

“你看你,我這人嘴多緊,你又不是不知道!”

程早春冷笑一聲,“是啊,你嘴多嚴!”

如果不配合表情和語氣,林為民一定會認為這是在誇他。

他很不解,領導對他的誤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深的呢?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