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在編輯部呢,這會兒你可看不到。”林為民說道。章藝謀點了點頭,沒再強求,轉而和於華聊了一會兒《河邊的錯誤》。

《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沒弄完,章藝謀只是簡單的跟於華聊了聊,在第二部電影的成敗出結果之前,他沒心思弄第三部電影。

林為民問起《大紅燈籠高高掛》現在的製作進度,這部電影折騰了一年,因為時間的關係,已經錯過了今年的幾大重要電影節。

“現在後期還沒弄完,反正今年的大電影節都過去了,也不著急了,等明年吧!”章藝謀聽說江文要拍電影,還找了林為民當製片人,心裡很是好奇,讓林老師當製片人,他怎麼就沒想到這個主意呢?

“我下部片子也請您當製片人!”章藝謀說道。林為民連忙擺手,

“饒了我吧。這回是情況特殊,邁克沒辦法在中國常駐,才想找個熟人幫忙,正好他投資江文又是我幫忙牽線的,我才會答應這件事。”章藝謀聽他這麼說完,心中微微遺憾。

臨走時他又想起了最開始的話題,問起於華新的事,

“你有時間就去我們編輯部看,沒時間的話就等一月份,已經確定一月份發表。”

“那等發表了我再看吧。”等章藝謀走後,林為民看向於華,

“你什麼時候走?”於華不情不願道:“林老師,我怎麼感覺你總想著攆我走呢?”

“你的感覺沒有錯。”於華的表情很受傷,又嘆了口氣,

“明天就走,唉,時間過的可真快。對於愛玩的他來說,在燕京的日子永遠是短暫的。

“林老師,我走了!”於華帶著幾分悵然說道。林為民起身,

“我送送你吧。”今天是週末,眼看馬上就是國慶了,燕京已經進入了初秋。

西安門大街上車流如織,這幾年大街上的私家車越來越多了,計程車和公交車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走在路上,於華的注意力放在了天上,今天的天藍的好像澄澈的海,偶爾點綴的幾朵白雲就是海上的雲帆。

“我們海鹽好像沒有這樣的天氣。”於華望著天說道。林為民聽出了於華對燕京的留戀,沒等他說話,於華又說道:“林老師,你知道嗎?我小時候讀到過這樣的句子:秋天,我漫步在bj的街頭…………這句話讓我記了好久,一直記到現在。因為我不知道在秋天的時候,漫步在bj街頭會是什麼樣的感覺。”於華說完這些話,將視線從天邊收回來,轉投到林為民的身上。

“林老師,您覺得我來燕京怎麼樣?”

“調來燕京?”於華搖搖頭,

“我還沒那個關係,我想辭職。”

“你是徵詢我的意見,還是告訴我你的決定呢?”林為民問道。

“當然是想徵詢您的意見,這個念頭從《活著》寫完開始就有了。”於華說道。

林為民漫步在街邊的樹蔭下,於華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邊。經過短暫的沉吟,林為民才開口說道:“我只說客觀條件。《活著》已經是你的第二部長篇了,在我看來,你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名專職作家的條件。這個條件,我指的不是在文協謀得一個職位,又或者是和地方的文學院籤個聘用合同。而是你能夠用寫作維持自己的生計,並且大有可為,移居來燕京當然沒問題。”於華聽到這裡,神情有些鼓舞,這時卻聽林為民說道:“如果你真的想來燕京,最好是等《活著》發表以後,再做決定也不遲。”於華點點頭,

“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一定會考慮周全再決定。”林為民頷首道:“那就好。”跟於華一起走到公交車站,看著他上了車,林為民站在原地。

於華今年不過而立之年,已經寫了兩部長篇,在國內文壇已經是很有名氣的青年作家,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燕京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和動力,所以林為民對他的想法並不奇怪。

過了十一,汪碩那套引億萬人矚目的《汪碩文集》終於出版了,登上了燕京各大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在國內其他城市的書店裡,這套文集也享受了同樣的待遇。

前一段時間,汪碩因為文集出版向出版社索要版稅,成了那段時間國內文壇最受人關注的事件,如今文集上市發售,眾多文壇同業和出版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對這套文集的銷售情況充滿了興趣。

汪碩成了國內版稅第一人,華藝也成了國內第一個給作家版稅的出版社,大家都想看看最後的效果如何。

編輯部最近除了討論《汪碩文集》的銷量,還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第三屆雁冰文學獎。

本來應該在88年頒佈的第三屆雁冰文學獎,先是因為文協的騷操作挪到了89年,然後趕上不可名狀之事,再然後是文協換屆,一直到今年7月份,才在北戴河舉辦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讀書班。

這段期間評委會已經接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出版單位推薦的上百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