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你們國文社的稿費也得漲漲了,人家華藝要是給了版稅,你們以後還有什麼競爭力?”

“忘恩負義的東西!”林為民玩笑著朝汪碩啐了一口。汪碩的成名是從在《當代》發表《空中小姐》開始的,從那以後,幾年時間他在《當代》發表了多篇作品,截止到去年為止,作品也結集出版了兩次,銷量都超過了十萬冊。

國文社給他的稿費其實不低,只可惜現在是市場經濟了,華藝那邊給的更高,汪碩自然要緊著那邊。

林為民的話當然是玩笑話,情分歸情分,利益歸利益,要是用情分去綁架利益,再好的關係也得反目。

送走汪碩兩天後,他就帶著馬嘟嘟再次出現在了《當代》編輯部。

“為民,成了!”汪碩一見面就摟住了林為民,激動萬分。林為民扒拉開他,

“成了?談了幾個點?”看書喇汪碩喜滋滋的說道:“他們答應了10%的版稅。”

“才10%?”林為民不禁蹙眉。馬嘟嘟見狀解釋道:“他先答應人家了。”林為民看向汪碩,汪碩的臉上露出幾分羞赧,

“嗐,跟編輯太熟了,沒太好意思。”林為民無奈,

“你啊,記住了,這輩子千萬別再碰生意這件事,否則褲衩都得賠光!汪碩自知理虧,沒把林為民的揶揄放在心裡,興高采烈的要拉著他去慶祝。拿到10%的版稅,如果文集出版後能夠保持《過把癮就死》這種暢銷程度的話,汪碩的稿費收入至少是幾十萬起步,甚至可能達到七位數。這樣的大喜事,是該慶祝一番。可惜汪碩沒高興幾天,就被記者堵門了,詢問他是不是有跟出版社要10%版稅的事,氣勢洶洶,看上去像是興師問罪一般。汪碩是個順毛驢,幾句話不對付,便跟記者嗆了起來。

“老子要版稅怎麼了?誰規定作家就非得拿那麼點稿費?”

“怎麼著?許你們出版社賺得盆滿缽滿,就不許我們作家多賺點?

“你們這倡導的都是什麼價值觀?談錢就俗?你有能耐別拿工資啊?

“出版社是公益事業嗎?他要是公益事業,我二話不說,稿費全捐了。”汪碩是個慫人,但打嘴仗從來不慫,當天把找上門的記者懟的啞口無言。

可惜,現世報來的快。記者的嘴沒他好使,但筆桿子不慢,兩天後汪碩跟出版社要版稅的事,以及他大談版稅合理的

“醜惡嘴臉”便登上了報紙,一時之間成了全國都關注的話題。《

“版稅合理”下的拜金主義》。在恥於談利的大環境下,這樣一篇新聞報道足以讓汪碩被罵的狗血淋頭。

短短几天時間內,他便收穫了

“中國最貪財作家”、

“小人喻於利”等諸多評價。看書溂因為要了版稅,就被大眾批判,汪碩很是鬱悶,找到林為民罵罵咧咧的跟他傾吐心事。

林為民有些不好意思,碩子是他兄弟,現在兄弟在前面衝鋒陷陣,他怎麼能眼睜睜的站在一旁看著呢?

這是不對的第二天便給汪碩找來了《燕京青年報》的李向陽。

“咱不能光捱罵不回嘴,那不是咱的風格。林為民的

“好心”鼓勵讓汪碩頓時鬥志昂揚,開啟嘴炮模式。不就是打嘴仗嘛,誰怕誰啊,老子這輩子就沒輸過!

在後世,汪碩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就成了出了名的小鋼炮,齊白石、章藝謀、李敖、小布什、魯迅、餘秋雨······只要他看著不爽的,見誰懟誰。

如今,在林為民的

“好心”幫助下,汪碩也算是提前開啟了嘴炮模式。透過《燕京青年報》的渠道,和外界那些批評者你來我往,可惜一個人面對眾多媒體和反對者,總是有些勢單力孤讓兄弟一個人孤軍奮戰不是林老師的風格,汪碩在報紙上吵了半個月之後,林為民終於藉著《燕京青年報》發聲。

“汪碩給中國作家鬆綁了!”一句話,旗幟鮮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在林為民發聲後,越來越多的作家透過媒體站了出來,程忠實、陸遙、石鐵生、二月河、謨言、於華、馬原、姜子隆、黃安儀、程建功、海晏、劉恆···大家的發言大同小異,作家談版稅並不是可恥的事,出版社也不是傻子,明明是你情我願的事,不應該苛責作家們追求版稅。

林為民打響了第一槍,隨後幾十位國內文壇聲名遠揚的作家集體發聲,眾多批評汪碩的媒體在看到這麼多作家齊心合力,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陷入了失語。

而那些報道這些作家發聲內容的新聞則迅速佔據了媒體版面,讓原本一邊倒的形勢瞬間發生了逆轉。

透過這次事件,林為民第一次在媒體中展現出他在國內作家圈的影響力,頗有《天龍八部》中

“帶頭大哥”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