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是米國戲劇界的泰山北斗,觀眾們對於他自然不陌生,很多人也是奔著他的名字才來看這部話劇的。

“眾所周知,《追風箏的人》改編自中國作家林為民先生的作品。”

說到這裡,阿瑟·米勒停頓了一下,然後聲音大了幾分。

“今天,在《追風箏的人》演出第900場之際,林為民先生這位原著作者和編劇來到了尼德蘭德劇院,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他!”

阿瑟·米勒說著鼓起了掌,劇場內的掌聲更加隆重了,觀眾們對於今天謝幕的這個彩蛋感到驚喜。

林為民同樣驚訝,沒想到今天來尼德蘭德劇院還有這麼一齣戲。

儘管心中驚訝,但他並未讓遲疑,在如雷般的掌聲中從觀眾席走上了舞臺。

看到舞臺上如此年輕的林為民,今天來的不少觀眾們都驚詫萬分。

這幾年時間,林為民的作品在米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他這個作者、編劇的名氣也與日俱增,早已不是幾年前來到米國時的那個無名小卒了。

國家書評人協會獎、託尼獎、龔古爾文學獎、奧斯卡金像獎……

在一輪一輪媒體報道的狂轟亂炸中,越來越多的米國讀者、觀眾對林為民這個來自中國的作家的印象越來越深刻。

舞臺下,眾多觀眾們的掌聲經久不息。

“謝謝,謝謝大家!”林為民朝大家鞠躬致意,見他說話,掌聲開始落了下去。

林為民接著說道:“我跟阿瑟·米勒先生是忘年交,很榮幸我的作品能夠由他帶到百老匯的舞臺上,更榮幸能夠得到觀眾們的喜愛。在這裡,我要鄭重的對阿瑟·米勒先生表示一番感謝,如果沒有他,我想我的作品不會被這麼多的觀眾們看到,更無法收穫那麼多的榮譽!”

阿瑟·米勒忍不住和林為民擁抱了一番,這些年下來,兩人的合作一直默契無間,放在阿瑟·米勒數十年的戲劇創作生涯中也是極為少有的和諧。

臺下的掌聲更加熱烈了,觀眾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樣的戲碼。

阿瑟·米勒低聲對林為民道:“林,我能在這裡宣佈那個好訊息嗎?”

林為民笑著向他比了個手勢。

阿瑟·米勒壓抑著內心激動的情緒,再次開口。

“1983年我受到中國著名劇作家萬家寶先生的邀請到中國訪問,在那裡我結識了林,同時也欣賞了一部傑出的話劇作品,這拉開了我和林合作的序幕。

從《觸不可及》到《追風箏的人》,我們的合作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這也堅定了我們合作下去的信念。

這麼多年來,我對那部傑出的話劇心心念念。

今天,在這裡,尼德蘭德劇院的舞臺上,我要隆重的向大家宣佈一個好訊息。

林已經同意了將他的這部傑出的作品,《霸王別姬》送到百老匯的舞臺上,在不久的將來,觀眾們就將在百老匯欣賞到這部精彩絕倫的藝術作品!”

阿瑟·米勒慷慨激昂的宣佈完這個訊息,臺下的觀眾們沉寂了片刻,隨即再次掌聲雷動,響徹整個劇場。

帶孩子出去玩,今天就兩更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