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的報道傳到燕京的三天後,他再次向《文藝報》投書一封。

看著眼前的稿件,《文藝報》的所有編輯們都陷入了為難,不得不請示文協的領導。

章光年和包倡研究了半天,對於林為民這種“沽名學霸王”的作為很不認可,不過嘴長在林為民的身上,他們就算是不發,也會有別的刊物來發,那還不如讓《文藝報》來發。

“發!”

一聲令下,數日後的新一期《文藝報》上,再次出現了林為民的文章。

如果把上一次林為民的發文比喻成吹響了戰鬥的集結號,那麼這一次,林為民的發文就像是鳴金收兵。

文章的內容並不長,標題:《我的決定》。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說林為民作為《狩獵》的作者,聽聞因為受到《狩獵》的影響,裴樹堂案的原告人幡然悔悟,寄書陳明自己冤枉裴樹堂的情況,心中深感慶幸和欣慰。

但同時心中又生出無限的惶恐來,因為裴樹堂案只是個例,這個口子一開,《狩獵》很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成為向受害者以及執法機關施壓的武器。

所以,他決定,自即日起,十年之內《狩獵》將不會再發表和出版。

這篇簡短的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前一段時間,因為《狩獵》的原因,全國上下不少媒體都在打嘴仗,各行各業的民眾都廣泛參與到了這場辯論當中。

裴樹堂的案子沉冤昭雪的訊息傳來,辯論的雙方一方如喪考妣,另一方則歡欣鼓舞,大家都被這突然的變化左右了情緒。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林為民作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卻用一種截然不同的表態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

文章發表的頭幾天,還有對面的媒體沾沾自喜,發文稱林為民是認識到了自身的立場錯誤,幡然悔悟。

可這種論調出來沒到幾天,該報紙便被無數讀者寄信罵到主編公開發文道歉。

因為大家都明白,這種言論很顯然在枉顧事實。

人家的作品幫助無辜的民眾沉冤昭雪,聲望如日中天,哪來的“幡然悔悟”?

這應該叫深明大義才對!

不管是原本對立的媒體,還是站在林為民這一邊的媒體,在《文藝報》上的文章發表後,這些媒體齊齊的對林為民的表態發出了由衷的盛讚。

其中,在這次的論戰中兩次站在林為民這一邊的《文藝報》再次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評論文章。

文章先是從文學的角度,高度的肯定了《狩獵》這部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將這部與半個世紀以前的《狂人日記》相比,深刻的剖析了人性的黑暗。

然後又陳述了《狩獵》對於甘肅裴樹堂案的影響和未來可能會對中國**界所能產生的影響。

最後,《文藝報》不忘盛讚林為民為了大局宣佈自我封禁《狩獵》的行為,稱其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和楷模。

看完了文章,林為民氣的將報紙狠狠摜在桌上。

“老賊!”

今天有事,兩更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