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以誠相待,以心交心(第3/3頁)
章節報錯
“好酒!”
說著酒話,兩人又喝了一杯。
跟藝術家範兒的貝託魯奇比起來,托馬斯就精明多了,雖然也喝多了,但表現的還算冷靜,不知道什麼時候跟林為民湊到了一起,聊起了林為民的作品在米國的發展情況。
有了酒精的催化,白天的不愉快早已被拋在腦後。
話題聊到阿瑟·米勒的時候,托馬斯聽的饒有興致。
阿瑟·米勒是米國的傳奇劇作家,在整個西方都擁有巨大的名聲,托馬斯儘管在歐洲算是比較有名氣的製片人,但距離阿瑟·米勒這樣的人物仍有很大的差距。
哪怕是後世獲得了奧斯卡大獎的貝託魯奇,在米國人的評價裡,也無法跟阿瑟·米勒相提並論。
很多人總以為米國的言論自由就是什麼話都可以說,那隻能說明他們對於米國的歷史並不瞭解。
在米國短暫的歷史當中,很值得一提的就有二戰後阿瑟·米勒活躍在米國戲劇界的那段時間。
四十年代後期米蘇爭霸,米國對於言論自由的管控到達了極致,那段時間堪稱紅色恐怖,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便誕生於這一時期,HUAC這個右翼極端組織粉墨登場。
任何敢於批判米國社會和政府的人,都會被米國政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而作為戲劇界大本營的百老匯和好萊塢,自然成了米國政府盯防的重點區域。
阿瑟·米勒因為在作品《吾兄吾子》當中寫了米國軍方的醜聞,而被HUAC傳喚,與他一同被傳喚的還有老搭檔,也是《吾兄吾子》的導演伊利亞·卡贊。
伊利亞·卡贊是阿瑟·米勒戲劇生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推銷員之死》最初就是由卡贊導演的。
實際上不僅是兩人,是所有米國戲劇界的知識分子們都首當其衝的成為了HUAC調查和傳喚的物件。
這些被調查的戲劇界人士當中,有人寧可入獄也絕不肯就範,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好萊塢十君子”,後世很多人可能壓根就沒聽說過這些人的名字。
因為在拒絕了米國政府的招安之後,這些人被列入了黑名單,他們永遠不可能出現在米國的任何主流舞臺上。
後世那些米國政客和好萊塢明星們每天標榜正義、皿煮、自由,動不動就提到那些政治正確的話題,但凡是懂點歷史的人就應該明白這玩意有多虛偽和雙標。
聽著一群被閹割過的太監喊的口號,能被這種東西洗了腦的人,在對世界的認知上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
好萊塢十君子因為不向HUAC屈服,鋃鐺入獄。
阿瑟·米勒跟他們做了一樣的選擇,而他的好友伊利亞·卡贊卻選擇了屈服。
彼時阿瑟·米勒和伊利亞·卡贊同樣處在事業上升期,想要從百老匯進軍好萊塢的卡贊,為了自己的前程,交代了十七位好友的情況,成功脫離了調查,併成為“順民”的代表,在好萊塢一路順遂。
也是從那以後,阿瑟·米勒宣佈與伊利亞·卡贊老死不相往來,再未說過一句話。
林為民跟阿瑟·米勒相處的好,除了兩人彼此欣賞對方的才華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認可阿瑟·米勒的人品。
放在國內,老米頭這也算是沒有背叛革命的好同志了。
跟這樣的人交朋友,錯不了!
托馬斯聽著林為民講述他和阿瑟·米勒的交往經歷,心中突然對林為民有了點改觀。
這人脾氣是臭了點,做事也很霸道,但如果作為朋友,應該是很好的。
“林,真希望我們可以成為這樣的朋友。”托馬斯藉著酒勁感嘆了一句。
林為民笑了笑,“以誠相待,以心交心,就是朋友。對嗎?”
托馬斯看著他,笑了起來,“沒錯,這就是朋友。”
兩人碰了一下酒杯,和樂融融。
有點事,今天就兩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