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成為看完電視劇的觀眾們的口頭語,不少年輕的觀眾甚至因此對於東北人口中的“貂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東北人的“貂兒”提前四十年走入了全國觀眾的視線當中。

各大百貨商店的皮草服裝部甚至因此銷量開始猛增,甭管是後世還是現在,皮草這種服裝的價格都是不菲的。

這一波變相帶貨從側面證明了《懸崖》的火爆程度,就更別提劇中時常出現的軟呢帽、皮手套、卡其色風衣這些稍微便宜的服裝了。

總之,《懸崖》的火爆算是結結實實給全國各地百貨商店服裝部和服裝店帶去了不少生意。

報紙上對於《懸崖》的報道越來越多,老百姓們關注的也越來越多,林為民和原著的名字也再一次擴大了知名度。

由此帶來的直接反應就是國文社在《懸崖》播放到第八天的時候找到了林為民。

僅僅幾天時間,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各地新華書店和郵局新報上來的《懸崖》單行本的徵訂量便突破了30萬冊。

要知道,《懸崖》的如今已經上市一年多的時間,總銷量雖說突破了80萬冊之巨,但銷量上其實早已經進入了平緩的趨勢。

這一波徵訂量的突然暴漲著實讓國文社感到意外,其實之前傳出《懸崖》改編電視劇這個訊息的時候,社裡在加印時就已經多印了不少。

沒想到如今《懸崖》僅僅播出幾天時間,全國觀眾和讀者們的熱情徹底讓社裡震驚。

而這一切,都源於電視劇片頭的那一行小字。

“本劇根據林為民同名長篇《懸崖》改編”。

經過一番商議,《懸崖》再次加印,印數五十萬冊。

比書店和郵局報上來的徵訂量高了二十萬冊,除了有對林為民以往戰績的信任,更有對《懸崖》所造成影響力的信任。

如今國內每年電視劇的製作數量非常稀少,一部電視劇所造成的影響力,更多的是在其後續二輪、三輪甚至更多輪的播放之後才會愈發的凸顯出來。

《懸崖》作為國內首部篇幅達到20集長度的電視劇,由中央電視臺一套和琴島電視臺一輪播出,每天兩集的時間,只需要一週多時間可以播放完成。

接下來便是重播,以及向國內的其他省級、市級電視臺進行輸出。

照《懸崖》目前的火熱勢頭,如果用後世的收視率樣本來統計的話,99%以上的收視率應該可以輕鬆達成。

可惜,這年頭這種東西沒有卵用。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才是硬道理。

人物服裝、原著的大賣足以證明《懸崖》的火爆,這是比再多的熱搜和頭條都有用多的武器。

兩天之後,金山老師來了個電話,通知林為民中央電視臺打算重播《懸崖》。

“沒辦法呀,電視臺的電話都被打爆了。不光是央視這邊,連琴島那邊也是這樣。除了群眾們要求重播的電話,最多的就是各個省、各個市兄弟電視臺的播出請求!”

金山老師說到這裡,語氣裡忍不住帶上了幾分得意。

《懸崖》電視劇的立項和製作拍攝,可是他一力促成與琴島電視臺的合作,如今事實證明,金山老師的決斷何其英明,他忍不住得意。

放下了電話之後,覃朝陽笑著說道:“這幾天全是好訊息啊!”

林為民點了點頭,面色也帶著幾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