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為什麼要這麼寫(第3/4頁)
章節報錯
穆森猶豫後,選擇了拒絕。
“為什麼?”於是之不解。
因為林老師就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這話他肯定不能跟於是之說,他估計自己要敢說,院長就敢噴他一臉。
你敢跟林老師比?
“《嘉靖與海瑞》這部作品的成功,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個人的貢獻並不多。”
穆森的謙虛讓於是之欣慰的點了點頭,“小穆,伱這個心態是對的。不過也不能妄自菲薄,這部話劇你的貢獻同樣居功至偉。”
於是之越是這麼說,穆森越不想接受採訪。
林老師都沒接受採訪,我接受採訪算怎麼回事?
於是之頷首道:“你能有這樣的覺悟也是好事,那這次就算了。等以後你獨立完成了作品,我們再接受採訪!”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的公演,再次在燕京的話劇界和觀眾群體當中引發了熱潮。
儘管林為民並未在編劇欄署名,但沒有人會小覷他的作用。
但凡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嘉靖與海瑞》這部話劇能夠如此成功,與的好底子密不可分。
但這些熱議和關注跟林為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花了幾天功夫,中文版的《燃燒》終於寫完了。
恰在此時,林為民接到了來自米國的國際長途。
打電話的是喬森·威廉姆斯。
半個月前,林為民的英文版《燃燒》從紐約達科塔公寓寄出,幾天後喬森收到了書稿。
這一個多星期,不僅是他,包括蘭登書屋的資深編輯,已經把《燃燒》的書稿看過了不止一遍。
意見很統一,這部如果出版的話,可能不是一部會大賣的暢銷作品,但作品極具思想性,得獎的機率很大。
林為民的前幾部,因為是引進的關係,所以幾乎和米國文學獎項無緣。
這次《燃燒》的出現,倒是讓喬森和蘭登書屋看到了一個機會。
出版社的運營邏輯實際上是差不多的,除了賺錢這件事本身,最重要的就是所能創造和產生的影響力。
顯然,如果能捧出一位在米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中國作家,對於蘭登書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事。
只要《燃燒》這部能夠一兩項米國主流文學界的大獎,那麼林為民立刻就會擺脫在米國“作品紅人不紅”的現象。
到那個時候,蘭登書屋憑藉多年和林為民的合作關係,一定會賺的盆滿缽滿。
“是的,林,編輯們一致不看好這部的前景。”
“但我相信你,你有成為世界級作家的能力和天賦。”
“在我的力排眾議之下,公司決定了出版《燃燒》這部。”
“就是版稅分成需要協商一下,我覺得……”
林為民打斷了喬森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