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民被他說的怦然心動,想了想,說道:“行,我這就走一趟,伱等會我!”

他說著去覃朝陽辦公室打了個招呼,便帶著李光復出了門。

車子駛過什剎海,上了西直門大街,剛到新街口便停了下來。

林為民不確定的問道:“是這片兒吧?”

“是這兒,就是這兒!”

林為民找了個地方停好車,跟李光復下車。

李光復在衚衕口張望了幾眼,對林為民說道:“林老師,就這片兒,您瞅瞅!”

林為民順著李光復手指的方向望去,李光復介紹道:“這西面是高井衚衕,從那往東,接一片民宅到三官廟,北面和永泰寺隔街相望。東西寬約70米,南北長約80米。這一片兒宅子,都是當年的永璂貝勒府。”

“貝勒府第一任主人是綿偲,綿偲為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第四子。

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是嘉慶的哥哥,其母為皇后那拉氏,早逝,享年25歲,無嗣。

乾隆便命永瑆之第四子綿偲,入繼永璂為嗣。嘉慶四年,永璂被追封為貝勒,綿偲後來逐步晉封,至道光十八年為貝勒。

永璂生前未獲封號,一直住在宮裡,沒有府邸。

西直門內的這處府邸建於嘉慶前期,永璂被追封貝勒之後,那時綿偲還只是個鎮國將軍,因此建築規制較低,晉為貝勒後也沒按貝勒府標準改建。

對清朝皇家來說,規制這麼低的貝勒府屬於邊角料。

可對咱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這永璂貝勒府卻是頂著天了。

解放後這裡輾轉成了中國科學院的第二宿舍,您別看現在已經是大雜院,但院內的建築大體保持的相當完好。

買下來只要稍微那麼一收拾,那就是頂好的府邸。”

李光復介紹完貝勒府的情況,最後還不忘感嘆一句,“放到以前,哪兒敢想這樣的府邸能賣給咱們這些老百姓啊,都得是頂尖兒的達官貴人才能住的上。”

“現在能進去看看嗎?”林為民問。

“能啊!我先領您在外面看看,主要是想讓您瞧瞧這宅子的規模和位置。”

林為民點點頭。

剛才李光復說的話有瑕疵。

實際上不僅是以前,哪怕就是現在、後世,這樣的府邸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住的上的。

燕京城有名有姓的王爺府、貝勒府、貝子府,解放後基本都充了公,成為各個政府機關的辦公地。

八十年代中期以後,機關搬進了新辦公樓,這些地方就都變成了文物保護單位,想買都買不著。

林為民腦子裡胡思亂想著,隨著李光復走進了永璂貝勒府的大門。

李光復先是進去找了個人,姓鄧,是科學院的後勤主任,幾人才得以順利的在院子裡逛起來。

永璂貝勒府門是三間五架啟門的格局,灰筒瓦硬山捲棚頂箍頭脊。硃紅金柱大門,簷柱上端有雀替,走馬板上有繪畫。

林為民仔細看了一眼,早已分辨不清。戧簷上有磚雕,可惜被抹上石灰蓋住了。

大門兩側有巨型抱鼓石,門前有三級青石垂帶踏跺,再往前有青條石甬路,直通西直門大街。府邸門前有上馬石一對,倒座房的後簷牆上有栓馬鐵環若干。

府內建築分了東中西三路,這是貴人府邸的標準配置。

府門內為中路外院,正面是垂花門,東西兩側是月亮門,從此可以進入東西兩路。

垂花門兩側鑲彩色玻璃和精雕的抱鼓石相互映襯,看著很是美觀。垂花門內有木屏風,繞過就是二進院。

院裡有北房五間是花廳,前後出廊,南北都有門,也叫過廳。

垂花門兩旁是抄手遊廊,北頭與花廳前廊相接。穿過花廳進入一個小院,北面又有一座垂花門。

再進這道門就是三進院,北房五間前後出廊,氣勢宏偉壯觀,這是府中的中心建築,本來是祠堂,現在也分給了科學院職工居住。

院裡還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標準的四合院。祠堂北側有一道花牆,將府邸分為前後兩院。

後院中部在府邸中部最北邊,是後花園,面積較大,有土山和花房,可惜現在都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