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再造之恩(第3/3頁)
章節報錯
五十年代初期,燕京城大興土木,文協大樓選址在王府大街64號建成,文協於56年遷入。
69年文協停止活動,78年恢復活動,文協的辦公地點便搬到了沙灘北街2號。
這裡也是《紅旗》雜誌社的辦公地點,文協搬進來後搭起了幾排木板房,作為臨時的辦公用房。
林為民初一進來,微微詫異。
這,是不是太寒酸了一點?
出來迎接林為民的張奇熱情的拉著他進了其中一間木板房,一進去便見著了一屋子的人,把本就不大的屋子顯得更加擁擠。
“這……”
一眾人眉開眼笑的看著林為民,張奇拉著林為民一個一個的給他介紹著。
“這位不用介紹,你肯定認識,章光年先生。”這是《人民文學》的前主編,王蒙就是接的他的班。
“這是包倡書記,這是楊志敏秘書長……”
林為民認了一圈的人,有種過年回家見親戚的感覺,介紹完了之後除了之前認識的人,一個也沒對上號。
張奇說道:“今天除了遠在滬上的巴老,我們文協的同志可算是到齊了,就為了見證你的捐款儀式。”
林為民無奈道:“張老師,你們這搞的太隆重了吧?”
章光年笑著說道:“還有更隆重的……”
他說著把剛才在一旁張奇沒有介紹到的幾個陌生面孔拉過來,“這兩位是《人民日報》的記者同志,這兩位是我們《文藝報》的同志,等會你還得接受採訪呢!”
章光年說完,大家哈哈大笑。
玩笑過後,人很多,但並不正式的捐贈儀式正式開始。
林為民在眾人驚訝的眼神中,將隨身帶的公文包拉開,然後如同倒垃圾一般將裡面裝的東西抖落出來。
一沓沓包紮整齊的鈔票紛紛落下,咣咣咣的砸在文協的辦公桌上,也砸在了在場眾人的心中。
現金帶給人的視覺衝擊力要遠遠超過人們心中的預期。
後世很多房地產公司跟老百姓談拆遷的時候,最常做的除了暴力,就是擺現金。
一個破兜子開啟,幾十上百摞、甚至是上千摞紅彤彤的鈔票擺在你面前,撲面而來的銅臭味瞬間壓垮一家人的脊樑。
今天,林為民充當了一回臭名昭著的地產商,用滿是銅臭味的金錢把全國最有文氣的地方給禍害了一遍。
“張老師,咱們怎麼個流程?”
林為民見一群人看著桌上堆著跟小山一樣的錢沒有反應,主動開口道。
張奇這才反應過來,“看了看周圍,來來來,都站好、站好!”
其實捐贈儀式很簡單,就是擺個姿勢照個相,然後大家對著林為民一頓感謝。
最重要的就是兩家媒體的採訪。
一家《人民日報》,代表的是國家級的媒體,這是文協請來的。
一家是《文藝報》,代表的是文協自家的發聲渠道。
兩個媒體相加,影響力足以覆蓋全國的絕大部分城鄉地區。
文協不光是要宣傳林為民捐款的事蹟,也要為他們準備籌辦的中華文學基金會搞好宣傳工作。
眾星捧月般的捐贈儀式結束了,林為民坐在文協木板房靠著窗邊的位置,接受了兩家記者的採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