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這天晚上,《打撲克》、《羊肉串》作為今年春晚舞臺上的主打小品亮相,贏得了無數電視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影響力更是迅速發酵。

第一年上春晚,或許還會有觀眾對他們的名字陌生,可連續上了兩次春晚,這一次的節目效果又極其出色,給全國觀眾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短短几天之內,他們的名字再度讓全國的觀眾耳熟能詳。

這一次不同於去年剛剛聽說的時候,印象更加深刻,很多觀眾在想到春晚的時候,下意識的便會聯想到他們的名字。

後世形容演員有個詞,叫國民度。

在84年春節剛剛過去的幾天時間內,韓壯壯、梁冠華、陳小二和朱時茂四個人,國民度爆棚!

出名了,對於韓壯壯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又能賺快錢了,走穴演出的邀請再次如潮水一般湧來。

而在春晚的餘威肆虐的時候,另外一股暗潮也在湧動。

從三個月之前開始的關於《情人》的批判,乃至於後來發展到對作者林為民的大規模批判、攻擊和抹黑大潮,在春節過後的幾天時間內便逐漸開始式微。

轉而出現在各大報刊雜誌版面上的,是對《情人》這部的正面討論,以及對林為民這位作者的創作能力、才華、人品上的討論和褒獎。

李向陽的那篇《再論林為民與——與作家姜子隆、西寧文學通訊紀實》的文章,在燕京當地流傳數天後不知從何時開始,陸續被國內各地媒體轉載發表,引發了極大的反響。

要知道這幾個月時間內,由於對《情人》的批判潮進而引發的對於林為民的批判、攻擊和抹黑,已經對於林為民身為一個當紅青年作家在廣大讀者和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在寄給《當代》編輯部和林為民本人的無數封讀者來信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因為盲目的相信了那些攻擊和抹黑林為民的言論才對他展開了批評。

如今報紙上的內容,與他們之前所看到的、聽到的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不禁讓無數讀者和觀眾產生了一種被人愚弄的憤怒。

這些讀者們紛紛給當初參與批判、攻擊、抹黑林為民的報紙雜誌寫信發聲痛罵。

有的讀者不解恨還跑到了這些報紙雜誌的編輯部去鬧,非要讓這些單位的領導給當初主導這件事的人下處分,並且還要向被攻擊、抹黑的林為民同志公開道歉。

84年春節後的這段時間內,全國各地不少報紙、雜誌因為林為民這件事飽受讀者批判和謾罵,當然也有不少媒體因為這件事而受到關注和讚揚。

就比如《燕京青年報》和記者李向陽,因為頂著巨大的壓力連續發表兩篇文章力挺在風浪中的林為民,這家單位和這位記者獲得了全國無數讀者的關注和讚揚。

甚至有林為民的忠實讀者特地製作了錦旗送給《燕京青年報》和李向陽,林為民在主動登門向李向陽表示感謝時得知了這件事,哭笑不得。

“林老師,這回我們能好好做一個訪問了吧?”

《燕京青年報》的編輯部辦公室內,李向陽一臉笑容的問著林為民,跟兩人初次見面那天一樣。

儘管整件事情當中都是相關部門在操盤和設計,但李向陽作為頂在最前面的那個火力點,對於這個計劃的貢獻居功至偉。

林為民自忖這次承了李向陽一個天大的人情!

他暢快笑道:“能,當然能!”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