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後世給汽車上牌照一樣,在八十年代腳踏車也是要上牌、打鋼印的。

直到進入九十時代,車管所的監管慢慢懈怠下去,無牌腳踏車逐漸義正詞嚴的在道路上行車,這種形勢逐漸名存實亡。

來到八十年代一年多的時間,林為民總算是鳥槍換炮,騎上了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心中不免有些飄飄然。

轉瞬,他又開始唾棄自己。

真是狗肚子裡存不住二兩香油,才騎個腳踏車,居然就飄了,沒出息。

從車管所出來,已經是中午時分了。

林為民對幾人說道:“本來大家今天是出來玩的,結果時間都耽誤在我的事上了,我請大家吃個午飯吧。”

眾人欣然同意。

這幫老外留學生好歹都是來自物質生活比現如今的中國豐富的國家,既然要請客,肯定要請點有特色的。

林為民想了一下,便蹬起腳踏車,“大家跟著我走!”

六輛腳踏車飛馳在燕京的街道上,除了林為民沒有人知道目的地,可這樣的情景卻讓幾個老外興趣盎然。

腳踏車一直騎到前門外門框衚衕。

林為民覺得,在燕京美食當中如果非要評選出能夠被普羅大眾廣泛接受的美食,烤鴨能算一個,另一個就得算爆肚了。

爆肚這種小吃,最早出現於清末的燕京,有來燕京謀生的魯東人在東安市場裡頭擺攤賣爆肚,最多的時候有七家賣爆肚的,但最終成了氣候,挑了鋪子的,也只有爆肚王和爆肚馮。

既然有鋪子,當然得有字號,爆肚馮的字號叫“金生隆”。

由於1956年開始公私合營,爆肚馮和燕京城內的其他幾家老號合併到了門框衚衕的同羲飯莊,其它的攤、店則合併進大柵欄西口的國營茶館。

林為民領著幾位外國人進入同羲館,立刻引來飯館內員工和食客們的注意。

這年頭,老外在國內屬實罕見,即便是燕京這個首都也是如此,少不得要被大家團團圍住,像看耍猴一樣好好觀賞一番。

沒有理會店內眾多異樣的目光,幾人落座後,林為民簡單給幾人介紹了一下爆肚馮的來歷。

當幾個老外聽到今天要吃的是“內臟”時,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常,幾人來到中國已經快一年的時間,吃慣了燕大的食堂,自然也習慣了中國的飲食,他們對於林為民所說的“爆肚”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由林為民參謀著給幾人點好了東西,大家正閒聊天等著東西上桌呢,想不到一位身材發福的中年領著一位看著五六十歲的婦女走了過來。

“歡迎幾位外國友人光臨我們同羲館!”發福中年男熱情的招呼道。

發福中年男自稱姓佟,是同羲館的經理。

馬克夢等人摸不著頭腦,只能“泥嚎”、“泥嚎”的應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