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為民幾人聊天的時候,外面的鞭炮聲逐漸多了起來。

這年頭還沒有禁止煙花爆竹的說法,有了這煙花爆竹的襯托,年味兒便出來了。

快到八點的時候,萬芳開啟了家裡的電視機。

萬先生家的電視機是燕京牌,12吋,開啟了電視機萬芳播到了中央電視臺。

“春節大聯歡快開始了!”萬芳說道。

春節大聯歡?

林為民猜想萬芳指的應該是迎春晚會,《春節大聯歡》是老百姓這麼多年的叫法。

萬芳說的是從56年就開始由文化部主辦、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出品的《春節大聯歡》。

後世人們光知道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從83年開始舉辦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83年之前人們是如何透過電視節目歡度春節的。

自1956年春節就開始出品的《春節大聯歡》伴隨了那個年代的老百姓度過了每一個喜慶的除夕夜,那個時候電視機很少,能在電視上看到《春節大聯歡》的老百姓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透過收音機聽《春節大聯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會向全國播放演出。

當年參加《春節大聯歡》嘉賓跟後世的春晚差別不算大,只不過風格上更加樸素接地氣,節目當然是由文藝圈的人出,但如華羅庚、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老舍、巴金這樣的文學家,梅蘭芳、新鳳霞這樣的戲曲家,甚至是榮毅仁這樣商人,也都會參與到其中,給全國人民拜個年。

用一句話來概括,參與的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可以說是盛況空前。

直到從1979年,中央電視臺陸續恢復文藝節目的播出後春節期間就有了文藝晚會,1979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迎新春文藝晚會》。

今年的晚會電視臺預報過,主題是《八十年代第一春》,導演是86版《西遊記》的導演楊潔。

色彩單調的電視機熒幕上,報幕員的聲音字正腔圓,但有些失真。

林為民看慣了後世精彩絕倫的電視節目,對於這個年代的節目沒什麼感覺,倒是萬先生一家人看得津津有味,他們欣賞電視節目的閾值不一樣。

樓上樓下不時能傳出一家人爽朗的笑聲,能住進木樨地高層的人家都是這個年代的高幹,家裡有臺電視機不稀奇。

隨著晚會的進行,外面的鞭炮聲越來越響,甭管什麼時候,過年的靈魂永遠是鞭炮。

快到十點的時候,萬先生夫妻倆有點乏累,就先去歇息了。

萬芳還在客廳看晚會,林為民起身來到窗前。

每逢佳節倍思親,也不知道那個世界的父母現在怎麼樣了?

唉!

林為民只能深深的嘆一口氣。

萬芳從電視節目上挪開目光,注意到他的低落,“為民,怎麼了?”

“沒什麼,想起老家了。”林為民隨口說道。

“過年了肯定想家。”

萬芳見林為民情緒低落,有心開導開導他,兩人便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聊起來,直到晚會結束。

這一天是林為民第一次留宿在萬先生家。

他躺在臥室的床上忍不住回想這一年多的經歷,真是恍如隔世啊!

不知過了多久,林為民沉沉睡去,睡夢中鞭炮聲不斷。

1980年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