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姓鄭,是李嬸的遠房外甥。

他介紹這房子是他的爺爺買的,在20年代花了五百多大洋,然後又花了二百多大洋修房,最後連交稅帶中介費的是八百多大洋。

林為民換算了一下,當年偉人在燕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時候,月薪八塊,不吃不喝的話八年多能買下來。

四合院的房子比較破舊,屋內的裝飾也極為老舊,林為民就算要買,以後也得花一筆不小的錢搞裝修,不過院子的整體比較規整,倒是可以先問問價。

看完房子之後,林為民主動開口問道:“鄭大哥,您這房子打算賣多少錢?”

“六千塊!”

林為民跟史鐵生對視了一眼,這價格不是一般的貴。

“太貴了!太貴了!你在這宰冤大頭呢?”沒等兩人說話,李嬸先不幹了,“人可是我帶來的,哪有你這麼要價的?”

“姨,我這價錢真不算貴了。我們旁邊就賣兩間廂房還要了一千塊錢呢,我這七間房,還有茅房和煤棚,再加上這院子,六千塊錢可是良心價。”

林為民不知道李嬸是不是跟外甥一唱一和,這個價錢比他的心理預期高了不少,最主要是價格和房子的地理位置有點不匹配。

菜市口這附近屬於南城,燕京有句老話,“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話最早見於清朝末年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一書。

“京師有諺雲:‘東富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

當時西城住的都是王公貴族,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府在這裡扎堆兒,地位尊崇,所以說“西城貴”。

而國家的倉庫都坐落於東城,那時候燕京共有十三個大型倉庫,其中位於東城的就有七個。而且由於倉庫的大量聚集,東城也成為了京城的金融中心。

當時享譽京城的“四大恆”錢莊,恆興、恆和、恆利、恆源,均是坐落於東城。清朝末年,洋人更是在這兒設立了許多銀行,就如著名的滙豐銀行、花旗銀行等,因此稱“東城富”。

而清代的北城,是現在鐘鼓樓一帶地區,這裡屬於居民區,當時一般的窮苦百姓都住在這,所以是“北城窮”。

至於這“南城賤”,是因為當年南城有天橋,是曾經燕京最為繁華熱鬧的平民娛樂場所,也是無數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雜耍技藝的彙集之處,這些聚集的雜耍藝人與戲子們從事的都是賤業,自然而然,南城也就被冠上了“賤”的名號。

“鄭大哥,您這要價太貴了!”

林為民朝房主搖了搖頭,連還價的慾望都沒有,就準備推著史鐵生離開。

“誒,別介,您倒是還口價啊!”

林為民沒打算停留,直接出了院子。

李嬸對著外甥生氣,“我好不容易給你找個要買房子的,你可倒好,一口價直接把人喊跑了。”

“這人買東西不知道還價啊?”

“廢話!你當這是街邊買東西呢?人家是誠心來買房子的,你這破房子四千塊都嫌多,你直接喊六千塊,人家當你不想賣呢!以後再不管你們家的破事兒。”

李嬸說完氣呼呼的走了,出了院子,林為民客氣的說道:“李嬸,今天真是麻煩您了,白跑一趟。”

“沒事沒事。我們家那外甥啊,瞎喊價,我都看不過去。”

“呵呵,沒事。買賣嘛,講究個你情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