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遊篇 第九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喔?搬去三府鎮?”
聞悟從車棚上下來。泰明、江川、新青三府的交界線大致上呈‘人’字形,各自又設有一條主官道,路線與三府交界線大概呈一個‘木’字。中間一豎從泰明府直通中州,上面一橫連通江川、新青,這一豎一橫的交點就是三府鎮,乃三府官道相交之地。
“不一定,北上的,南下的,去江川的,去新青的,去哪的都有。”李狂看似粗人,知道卻不少,“也有留下來的,不過應該不是很多了。”
“這樣啊。喝茶嗎?”
“不喝了,懶得撒尿。”
“呵。”聞悟笑了笑,站在車踏上,望著被霜雪覆蓋的山林,隨口問道:“留下來做什麼?荒山野嶺的,不危險嗎?”
“危險肯定有的,不過這一帶的野獸成不了氣候,不像隕龍墟那邊。”稍頓,李狂補充道:“再說了,這些人就靠這個維生。”
“靠山吃山。”
“嗯,不過,呵呵呵。”李狂意味深長地笑一聲,若有所指:“這窮山惡水的地方,如果見到了獵戶,或是什麼生人,還是小心點好。”
聞悟挑挑眉。這個,其實他知道一些。
南雨州在大興朝之前,曾被喻為‘南蠻之地’,歷朝歷代都是百姓逃避戰亂、苛稅、災害的避難所,以及有罪之人的流放地。
聞悟遙望那片山林。
這裡名為廣興山嶺,乃是南雨州最大最長的山脈群,從西往東橫跨三府,延綿數千裡;這裡山嶺叢立,皆是窮山惡水,野獸橫行,溼瘴遍佈,地勢環境亦是劣峻兇險;這裡人跡罕至,住民零散,風氣原始兇悍,官家難以管轄,禮法無以教化……
說白了,就是法外之地。
在這片山嶺中,原本隱藏著許多大小不一的村落。這些村落歷史悠久,有些存在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數百上千年前。它們大多由為了逃避戰亂、天災而被迫南遷的難民建立,最初的目的多隻為找個避難之處,以求在亂世災難中苟存。
只不過,隨著大興朝統一東方陸洲,這裡的人在過去數百年裡,絕大部分都已經陸續搬走了。畢竟,這裡雖然能躲避人禍,卻環境惡劣,並非長居之地。而大興朝雖不說年年風調雨順,整體卻算穩定,且商業鼎盛,即使遇到年景不好也能勉強度日。
尤其是三府官道開闢之後,路通人通,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便利的外遷條件,因而在過去的數百年間,周圍的村民基本就都選擇了離開,遷往別處。根據官方記載,現在仍生活在廣興山嶺的住民,大概只剩下數萬了。而這些人,大部分是過去南遷的北人的後裔,經過數百年的繁衍,早已適應廣興山嶺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山嶺的原住民了。
然而,廣興山嶺始終是一塊蠻荒之地。
由於不適宜耕種,想要在廣興山嶺生存,大多就只能以狩獵為生。這與隕龍墟的狩獵人有些類似,但隕龍墟外圍畢竟還受泰明府管轄,對於宵小之輩多多少少有些震懾作用,令它們不敢明目張膽。而在廣興山嶺,官道以外,三府難管,除去民風野性彪悍的原住民,還有不少畏罪潛逃的犯人深藏其中,其中的兇險,完全是另一番境地。南雨州就有一種說法,在廣興山嶺遇到獵人,比在外界遇到罪犯還要危險。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狩獵的到底是野獸呢,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如果年景好,那還好說,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特別是冬天,山嶺內獵物減少,外界又糧食漲價,他們為了生存,那就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了。畢竟,他們世世代代生活于山嶺當中,不管是遺留了先祖的北人兇悍之風,還是後來為求生而鑄就的獵殺本領,無非都是為了活命而已。更不必說,其中還有不少本來就身背罪案的逃竄至此的惡人了。
所謂的靠山吃山,佔山為王也是山。
在這個地方,你完全不知道你所遇到的獵人,他們到底是一夥兼#職強盜、賊匪的獵人呢,還是兼#職獵人的強盜、賊匪。
“出發啦,上路,上路——”
車隊重新啟程,沿著蜿蜒的官道,深入到了這一片人煙荒少的山嶺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