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和水一樣(第1/2頁)
章節報錯
醫學這門科學,和其他任何一門科學都不一樣……或者說,唯一能夠和它相比的,就是同屬於生物學範疇的其他學科。
其他的學科,比如說物理學和化學,刨除掉未來那些憑空想象而誕生的各種理論之外,大部分早期的理論都是可以透過實驗來驗證的。尤其是化學,在歐洲的玻璃工業發展起來之後,更是可以透過燒瓶、量杯等器械實實在在的看到。
但是醫學,尤其是臨床,依靠的唯有資料!
所以作為一名曾經的外科醫生,李元嘉最痴迷於網路的時代,也絕對不看各種和醫學有關的,因為裡面的東西實在是太假……應該說是太不符合實際了。
就拿新藥的研發來說,正常情況下是十幾年,運氣好了也要一二三四期,沒有幾年時間你想都別想。還有各種各樣的新療法、新術式,同樣也要經歷從小規模嘗試到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就算只是自己用,也有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和醫院方面的批准。
尤其是外科醫師們,你這個等級能做什麼手術,不能做什麼手術,哪些手術能夠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完成,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尋常情況下絕對不可能跨過等級的限制。
原因很簡單,醫學是個特殊的學科。
其他大部分專業你自己搞自己的,不會影響到別人,但是醫學的任何進步都可能會是以人的生命為代價!
而且……
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知道,治病這種事情是有個體差異……或者叫運氣的。
所以治好了一個病人,十個病人,甚至一百個病人的醫生,絕對不會被人稱之為名醫……即便有人幫忙鼓吹、炒作,名氣也只會在小範圍內流傳,出去根本就沒人認了。只有那些積累了數百個,上千個病例,並且把它們的共性總結出來的人,才有資格稱為名醫,甚至於神醫。
扯得有些遠,但是道理是這個道理。
未來如此,貞觀十三年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李元嘉必須要用大量的資料告訴李世民和程知節他們……不,更重要的是其他人,韓王府的那些“軍醫”們真的能救命!不光是九成宮那幾十個傷兵,更重要的是以後所有戰場上手上的軍士們,都有很大的機率能用這種方法救回來!
有了他們的存在,戰死率絕對會大幅度的下跌。
這一點李元嘉有著十足的信心。
後世的提燈女神南丁格爾名氣那麼大,被整個護理界所尊崇,名聲大噪的起始就是克里米亞戰爭。正是在那場戰爭中,她創造了一個奇蹟,讓傷員們的死亡率下跌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水平上。
黃仁和王翰他們再不濟,也不至於比不過19世紀的一個護士吧?
所以李元嘉相信,這次的高昌之戰後,黃仁、馬原和王翰的名字將會立刻在大唐的軍中廣為流傳——關鍵時刻能救回自己的性命,誰敢不在意?
而接下來……
雖然歷史知識能記住的不多,但是有一點李元嘉可以肯定,西突厥還在,更重要的是東邊的高麗,那可是李世民心中永遠惦記著的對手!
這些戰爭,將會成為清創縫合術發展的最佳土壤!
雖然這樣想很殘忍,放在後市恐怕會被很多聖母罵做不人道,但是對於已經穿越過來好多年,並且早已部分習慣了這個時代的李元嘉來說,或許只有等他聽到黃仁他們其中之一陣亡的訊息後,心中才會泛起波瀾吧?
外科學的進步,哪能不死人?
或者更進一步說,既然李元嘉想讓現代醫學在貞觀年間就真正的啟蒙,不死人,或者說不用死人來對比,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