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兩千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切從頭開始,和有了一批人之後的擴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由很簡單,一切從頭開始的時候,全部要靠陳木和王普他們一點點的琢磨,一點點的調整,效率低下的要命。但是有了那一百個木匠和一百雜役,就算人數驟然增加一倍也沒有關係,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三個月時間怎麼也夠了。
甚至於人數再多個兩三倍,李元嘉覺得也不是什麼問題。
只不過對於李世民他們突然找自己問起這件事情,李元嘉稍稍有些奇怪,笑著問道:“房相公,其實只要朝廷想要推廣翻車製造之法的話,多找一些木匠過去跟著學習就是了,並不需要特別……”
“不,太慢了!”
“嗯?”
看著房玄齡一臉嚴肅的樣子,李元嘉頓時微微一怔。
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也開口道:“你可知道,今年到現在多州未曾下過雨了?”
“呃,可是這不才四月……”
“四月初,往年已經下了不止一場雨了。”
搖了搖頭,李世民面色沉重的說道:“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今年恐怕又是一場大旱!朕已經遣人去求雨了,但是如果一直不雨的話……十一郎,你們所造的翻車,可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是,陛下,臣弟明白了。”
深吸了一口氣,李元嘉認真的點了點頭。
旱災,澇災,是古代所有封建王朝的大敵,危害性甚至遠超刀兵之災。自從李元嘉穿越過來之後,已經先後經歷過好幾次了,印象之深刻僅次於當年那一場大蝗災。所以聽了皇帝的話之後,他很能理解老二的擔憂。
求雨那種事情,皇帝和朝臣們沒幾個真的當回事兒的。
哪些事情是做給別人看的,又有哪些是需要自己努力的,這些歷史上的名人們心裡面門清。
所以簡單一說,李元嘉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而且仔細一想之後,他也很快就明白了新式翻車的重要性——放在千年後的明清時期,生產出來再多的翻車恐怕都很難救活那些莊稼,畢竟有些土地距離水源實在是太遠了。但是在貞觀年間的大唐,還處在人多地少的階段,種地肯定挑條件最好的那一批先來,所以大部分的耕地距離河流湖泊都不算遠,如果有足夠數量的翻車……
不敢說解決所有問題,但是絕對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沉吟了片刻之後,李元嘉開口問道:“陛下,敢問您可以給我多少木匠,又可以給多少雜役?”
“木匠的話,至少三百人!”
在皇帝的目光注視下,房玄齡沉聲道:“雜役數量不限,大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這樣的話,不知道到五月底的時候,能夠做出多少臺翻車?”
“五月底麼……”
聽了房玄齡的話之後,李元嘉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三百個木匠,這個數量已經很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