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驚喜(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的老天,要做的事情還真是多啊!”
一旦開始認真的籌劃這件事情,李元嘉就變得頭疼了起來。
說起來簡單,真正去詳細籌劃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建起一個戰地醫院……哪怕是貞觀十三年版的超簡陋版戰地醫院,各項要求都可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依然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別的先不說,如何快速而高效的消毒各種敷料……嗯,或者說如何準備足夠數量的敷料,一下子就難住了李元嘉。
所謂敷料,就是包裹傷口用的東西。
未來的二十一世紀,絕大多數的傷口敷料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了就扔進醫療廢物桶之中,然後送到專門的垃圾場進行處理。無論醫生還是病人,都不會把那些價格低廉的東西放在眼中,使用起來也從來不會心疼。
但是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如此的豪闊!
紗布?
別逗了!
任何和穿有關的東西,也就是布帛,那都是和他銅錢一樣可以當貨幣使用的,比起金銀來都要好使的多!
就連大唐的官員們,俸祿的一部分就是布帛……
當然了,只有高官顯貴們才可以穿上絲綢或者絲綿,時不時的換上一身,普通的老百姓們一年到頭就是一套麻衣,到了冬天還要各自想盡辦法的去保暖,苦不堪言。
總之一句話,無論絲還是麻,在大唐都不算富裕。
所以在戰場上,沒有人會專門找乾淨的布帛來包紮傷口,一般都是隨便在死人身上撕下來一條裹上就完事兒了——這就是為什麼古代戰爭中傷兵死亡率那麼高的原因!而且可想而知的是,如果給黃仁和馬原準備足夠的布帛,還必須是優質、乾淨的布帛,會是何等誇張的一筆巨大投入!
李元嘉高度懷疑,皇帝會不會為此買單。
別忘了,所有的敷料在使用之前都應該消毒,保證是乾淨的,這在未來應該是一個常識,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脫褲子放屁之舉,毫無意義!
就算黃仁他們救回了那麼多傷兵,可是還有很多人根本不當回事兒。
千萬不要懷疑,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哪怕到了十九世紀的時候,這樣的人也是數不勝數……咳咳,其實根本就不用說那些普通人,就是當時世界醫學的中心歐洲,堅持不相信巴斯德和科赫在顯微鏡下發現的細菌,堅持認為李斯特的外科消毒法沒有絲毫作用的醫生們,不依然是大多數麼?
持續抗衡了將近五十年,細菌學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公元七世紀的大唐,想要讓別人推翻自己固有的認知,相信幾個“外行人”做的比太醫署,甚至尚藥局還好?哪怕李世民曾經被幾十名傷兵盡皆痊癒的事實震撼過,恐怕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所以想要說服他們,李元嘉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更大規模的樣本——幾十上百個傷兵不夠說服力的話,那就幾百上千個,甚至於幾千上萬個!
而且……
“最好的證據,永遠都是對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