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鹽的事情,李世民只是顯得頗為開心而已。

雖然他也覺得自家弟弟喜歡這些奇淫技巧之事有點不妥,但是自從李元嘉真的做到讓翻車的產量翻了幾倍,並且在這次大旱災的時候做出了上千臺翻車之後,皇帝的心態慢慢有了一些變化。

這個樣子,似乎也挺好的?

十一郎或許確實是因為玩才去搞這些東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每次做出來的東西都能讓人眼前一亮,甚至給大唐帶來好處……別的不說,光是翻車和曲轅犁這兩項,要放在別人頭上的花,封個侯恐怕都沒啥問題吧?

就這麼幾天,老十一給李世民帶來多少驚喜了?

先說手裡這一袋子的海鹽,因為老十一寫來的信裡面並沒有說的太詳細,只是說產量有提高,操作也更簡便,至於說到底如何個簡便法,產量高到何等程度,並沒有具體的數字,皇帝也就是有了那麼一個概念而已。

但是能提純到如此細白的海鹽,管他一年能產出多少呢!

大唐並不缺鹽,井鹽、礦鹽加上原本就有的海鹽,足夠天下人吃的,而且一斗不過二三十文錢,價格也不算太高……關鍵不在於產量,而在於質量!

普通百姓所吃的鹽,實在是太髒了!

像李世民和房玄齡這樣的達官貴人們,自然有天底下最頂級的精鹽供應,往往開採一整個鹽礦的時候,鹽工們都會把裡面最好的那一小部分鹽送來長安城中。

至於說其他人,誰在乎鹽裡都摻了什麼?

李世民不是沒出過宮門的太平皇帝,當年征戰天下的時候別說曾經看過普通百姓家的鹽巴,他自己還吃過不少,很清楚那些鹽巴不光看起來黑漆漆的,誇張點的還摻著沙子,吃起來也是帶著苦味兒和澀味兒……

要是吃多了,會死人的!

所以在皇帝看來,如果韓王的法子能用在所有鹽巴上面,那可就真是功德無量了。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突然間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自家兄弟和工匠們一起搞事情,做點小生意什麼的,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說李元嘉口中所謂的“曬鹽”到底是怎麼個曬法,效率如何,耗費如何,皇帝就不是很關心,自然就沒法回答房玄齡的問題了。

皺了皺眉頭,房玄齡趕緊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事情:“陛下,韓王送來這些細鹽,可是……打算將曬鹽之法和提純之法獻於陛下?”

“這……”

楞了一下之後,李世民失笑道:“呵呵,老十一在信裡確實提了一下,說朕隨時可以派人去學曬鹽和提純的法子……只是眼下曬鹽之法還不熟練,恐怕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慢慢嘗試;另外提純之法也是,需要一種叫……嗯,反正就是需要一種從桐柏縣找到的東西,耗費頗高啊!”

“哦,原來如此!”

聽了他的這番話之後,房玄齡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一些。

還不熟練?耗費頗高?

這話說得倒是挺婉轉的,不過應該就是曬鹽的法子還不完善,提純出來的細鹽太貴的意思?

眼中閃過了一抹了然,房玄齡暗暗鬆了口氣。

如果是這樣,那就沒問題了。為尊書院

只要所謂的曬鹽之法產量不高,然後提純出這種等級的精鹽也很貴的話,房玄齡還真不怕自家女婿去打海鹽的主意。因為他很清楚眼下大唐最需要的是一斗二三十個大錢的粗鹽,九成半以上的老百姓都在吃……或者說只能吃得起這種鹽。至於眼前的這種精鹽,售賣的話一斗少說也要好幾貫,是粗鹽的百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