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的面積很大,被李元嘉全部交給了玻璃工坊。

這個決定,在很多人看來有些浪費了。

玻璃這東西確實很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它的巨大價值,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基本上都把它當成了一種頂級的奢侈品來看待。意思就是很貴重,但是很難普及開來,所以每年的需求量估計也不大,根本用不著專門弄這麼大的一片地方來做。

至少韓成覺得,在莊子裡的那個小作坊就已經夠了。

一個月至少可以造出一百多塊玻璃出來。這個數字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不太夠,畢竟皇帝、太子和趙國公他們要的就好幾百塊了,但是等熬過去這段時間,自然而然就沒有那麼多的需求了。

但是這個提議,被大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所以才有了這個碩大的山谷,才有了計劃中幾乎要鋪滿山谷的工坊、住所,還有所謂的下水道、公共衛生間,以及一個食堂和一個澡堂子!

那些下水道、衛生間和垃圾桶什麼的,韓山都在潞州城中見過,自然毫不意外。食堂這東西也能理解,畢竟工匠們忙起來還真是沒空自己做飯,但是花了幾百貫就是為了讓工匠們冬天可以洗個熱水澡……

老天爺,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只可惜不管韓山如何的給出自己的意見,李元嘉始終都沒有搭理他,只是強硬的命令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按照規劃建造。

說白了,李元嘉就是打算把這個山谷打造成一個集生產與生活一體的“工業區”!

別看現在工廠的面積還不大,建成的房子也只夠幾十個人住的,甚至他要求的食堂和澡堂子更是剛剛開始起地基,但是在玻璃這玩意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這個山谷將來必然會被建築和人頭給填滿!

這一點,沒有人比李元嘉更加的確定了。

大唐的消費能力,絕不會像韓山想的那麼低。

他可能是從大唐剛剛立國的階段過來,所以已經習慣了朝中大佬們也要節儉過日子的歲月,但是李元嘉卻知道在李世民任皇帝的最後幾年,已經有能力奢侈一把了。而且大唐的權貴們,在立國三十年後也有了足夠的積累,比如說李元嘉的那位哥哥李孝恭就是其中的典範。

當然了,還有些所謂頂級貴族,比如說魏徵那樣的……

呵呵,不是李元嘉瞧不起他們,實在是他們的身家就擺在那裡,根本就不可能用得起!你要是沒有個幾萬貫的積蓄,敢用這種隨便一碰就碎的頂級奢侈品?

要知道這年頭的房子沒別的,就是一個大,尤其是大佬們住的房子好多都是皇帝賜下來的,恨不得一間臥室就頂未來兩三室一廳的那種,裝多少玻璃才算夠?

所以就算是節省一點,裝修個書房和臥室,再加上一個會客用的大廳,估計投入至少也要一兩千貫!

但是一百貫一塊的價格,也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李元敬愛心裡非常的清楚,別看現在一百貫一塊的玻璃貴到沒朋友,除了皇帝、梁國公以及舅舅宇文士及這些不用花錢的人之外,恐怕也就太子、魏王和長孫無忌這樣的頂級貴族才能用得起,但是再等上幾年,等工藝進一步的改進,同時生產規模一點點擴大,各類的原材料成本不斷降低,玻璃的製作成本早晚是要下來的。